[实用新型]固定结构、笔夹组与电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302329.9 | 申请日: | 2007-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32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 发明(设计)人: | 唐聪隆;罗伟榕;罗奕捷;修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12 | 分类号: | H05K7/12;G06F1/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 蔚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221***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结构 笔夹组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固定结构、笔夹组与电子装置,尤其是一种可固定笔的固定结构、笔夹组与具有固定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于背景技术中,触控笔固定于电子装置的方式,系通过专用的容置槽与卡固件来达成,由于触控笔具有与卡固件相配合的结构,当触控笔滑入并容置于容置槽内时,卡固件即可固定触控笔。但是,当欲将触控笔取出时,则必须直接将触控笔向外扳动,当扳动力量足以使卡固件脱离卡固位置时,才可将触控笔取出,不仅使用不便,而且因部份触控笔直接外露而影响电子装置的整体外观。
于背景技术中,亦有一种可轻易置入与取出触控笔的固定结构,但是其触控笔系为特殊结构,其具有笔夹,而卡固件则是卡于笔夹,因此笔夹上具有专为卡固触控笔所设计的搭配结构。由于触控笔仅单纯为了点选或书写于电子装置的屏幕的用途,因此结构复杂的触控笔将徒增生产与组装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固定笔的固定结构、笔夹组与具有固定结构的电子装置,以改善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系在提供可固定笔的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系在提供可轻易将笔置入或取出的笔夹组。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系在提供具有固定结构的电子装置。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与固定结构,另外,笔夹组系由固定结构与具有凹槽的笔所形成。其中,固定结构包括主体、滑动块与按压组件。主体包括滑槽与开孔;滑动块可于滑槽内滑动,滑动块包括第一滑动单元与第二滑动单元,第一滑动单元包括第一夹持件;按压组件包括第二夹持件,且按压组件具有松脱状态与夹紧状态:当按压组件为松脱状态时,第一夹持件的至少一部份系位于开孔;当按压组件为夹紧状态时,第二夹持件夹持第二滑动单元,且第一夹持件夹持于笔的凹槽。
采用上述结构的笔夹组,能够实现方便取放,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结构降低了结构的复杂度以及生产和装配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结构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结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结构的夹持件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结构的开关单元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结构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结构实施例的立体图。
请先参考图1。电子装置90包括壳体92与固定结构1,固定结构1系固定于壳体92,固定结构1系可固定具有凹槽82的笔80,当笔80置入固定结构1后即形成笔夹组70(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90为笔记型电脑,笔80为触控笔,须注意的是,固定结构1所能固定的笔并不限于此,其亦可固定其他同为细长形结构的物体。
请一并参考图2与图3。固定结构1包括主体10、滑动块20与按压组件30与指示装置。其中,主体10系固定于壳体92,主体10包括滑槽12与开孔14。于本实施例中,滑槽12包括主滑槽122与附属滑槽124。
滑动块20包括第一滑动单元22与第二滑动单元24,其中第一滑动单元22包括第一夹持件50,滑动块20可于滑槽12内滑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单元22位于主滑槽122,第二滑动单元24位于附属滑槽124。
位于第一滑动单元22的第一夹持件50系为可直接夹持笔80的凹槽82的构件。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50为特殊形状的扭力弹簧(请一并参考图2、图3与图4,图4系本实用新型固定结构的夹持件实施例的示意图),其包括略呈圆弧状的凹槽抵顶部52与可抵顶于主体10内壁的主体抵顶部54。当主体抵顶部54抵顶于主体10内壁时,可使凹槽抵顶部52夹持于笔80的凹槽82。须注意的是,第一夹持件50的结构与数量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23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温室屋脊天沟底部加温装置
- 下一篇:多灯管背光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