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接卡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95402.7 | 申请日: | 2007-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78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 发明(设计)人: | 杜朝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2/16 | 分类号: | H01R12/16;H01R31/06;G06K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晶晶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转接卡,尤其指一种供微小型记忆卡转接至电子产品中的转接卡。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化电子产品体积的日益变小,为适应商品的体积,厂商也推出了体积较小的记忆卡,包括由MS及MS PRO所延伸的Duo系列,还有由SD及MMC规格所延伸的mini-SD、RS-MMC及Trans-flash及Mi-Card等迷你形记忆卡规格。但通常商品内建的记忆卡容量有限,故许多制造厂商便在商品上额外增加记忆卡插槽,使用者可购买更大容量的记忆卡插入此插槽内,提升数据储存容量。然而现有的记忆卡相当广泛,不同规格的记忆卡无法兼容于同一记忆卡插槽,因此需另行设计一种转接卡,使原有的记忆卡插入此转接卡后,再将此转接卡插入电子产品的记忆卡插槽内,使电子产品能够读取记忆卡内的数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转接卡的必要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与一般电子产品的记忆卡插槽兼容,又能供多种微小型记忆卡插设的转接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接卡,由一本体以及一盖体所组成,该本体具有数个相间隔且排成一列的矩形孔,该盖体盖合于该本体上,与该本体形成有一可供记忆卡插接的插槽,本体上相对于插槽的内侧设有数个端子,端子包含一导接片以及一端子臂,所述端子与一限位件成型为一体,该限位件具有一符合记忆卡外型的缺口,该端子臂位于该缺口下方,该导接片位于离开缺口的该侧限位件,所述端子臂末端具有一朝导接片方向弧弯翘起的接触部,该接触部可与记忆卡上的金属导接部进行导接。
所述端子臂末端开设一定位孔。
所述本体的表面凸设数个供端子臂设置的定位槽,并在相对所述端子臂末端的本体表面凸设数个定位点,使该定位点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所述盖体开设一缺口,该缺口对应所述端子臂,并构成所述插槽的一部份。
所述记忆卡可插设于所述插槽内,并抵设于所述限位件的该缺口内。
在所述盖体上设置对称的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具有一凸向所述插槽的顶缘。
如上所述的转接卡可供各式微小型记忆卡插设,当转接卡插设于电子产品的记忆卡插槽并与其产生电性连结后,便能对记忆卡进行读取、储存或传输数据。可取代传统需要通过电源线连结于计算机主机方能进行数据存、取的卡片阅读机。特别是在转接卡盖体上所设计的弹性元件,其中一段弯折成倒V型,其尖点并朝向盖体的缺口,使得记忆卡插入插槽并通过此尖点后,得以受弹性元件阻挡而不脱离转接卡,又由于限位件具有一形状符合记忆卡外型的缺口,可进一步使记忆卡被限位于限位件及弹性元件之间。通过记忆卡的金属导接部与端子的接触部导接,使得当转接卡插设于电子产品,其导接片与记忆卡插槽产生电性连结,而能读取记忆卡内的数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接卡除能够与一般电子产品的记忆卡插槽兼容外,又能供多种微小型记忆卡插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接卡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接卡的端子半成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接卡的限位件及端子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接卡的组合图;
图5为一般微小型记忆卡插入本实用新型转接卡的动作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接卡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本体
11.矩形孔
12.定位槽
13.定位点
14.嵌槽
2.限位件
21.缺口
3.端子
31.导接片
32.端子臂
33.接触部
34.定位孔
4.盖体
41.缺口
42.凸块
43.弹性元件
5.金属板料
6.记忆卡插槽
7.记忆卡
8.转接卡
9.记忆卡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组件符号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以使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转接卡的立体分解图,主要包含一本体1、一限位件2、数个端子3以及一盖体4。
该本体1被制成适合放置于相机、PDA、MP3等数字化电子产品内的大小。本体1上表面具有多个相间隔且排成一列的矩形孔11,本体1中间表面等距设置数个凸条,每一凸条之间形成一定位槽12,在该些凸条下方表面凸设数个定位点13,该些定位点13与该些定位槽12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54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氧化碳激光面部保护器
- 下一篇:车辆维修车的电动螺丝装卸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