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足底敲击锤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91260.7 | 申请日: | 2007-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45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敏;张来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华敏;张来娣 |
| 主分类号: | A61H23/06 | 分类号: | A61H23/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841000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足底 敲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美容保健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足底美容保健的足底敲击锤。
背景技术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有赖于五脏六腑各器官组织的整体运作,人体气血的运行,内脏功能的发挥,服腑之间的相互维系,内脏与体表官窍的联络等都凭借经络为其通道。足部这个全息胚包含了人体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我们城之为反射区,这些反射区有与人体器官相对应的特点,按摩足部就等于对人体进行全部按摩。当人体某器官生理上发生变化时,反射区就相应地发生变化,提示我们应做好预防保健的准备。实际上,生物全息理论是足部按摩原理的理论基础。因此,足部的保健不仅可以消除人的疲劳,还可以做到能预防疾病,无病时强身健体。传统的按摩方式是采用手法,一般是用手指关节进行点按、扣按、滑按的方式操作,一方面增加了各种癣类传染病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按摩人员的体力消耗较大,再一方面,其操作力度难以掌握,用力少轻,力道难以到达反射区;力道过大,则会损伤皮下脂肪组织,即便如此,也不一定能按透足底的深厚的穴位即反射区。而其他的诸于光脚踩石子、在按摩轮上来回按摩也仅能对足底的部分穴位进行按摩。有人公开了名为“足疗锤”专利号:03259446.1的专利申请,其锤柄的一端开有安装锤轴的通孔,通孔中活动安装有锤轴,锤轴的二端因接有按摩轮,按摩轮上开有盲孔,盲孔中安装有弹性填充物,锤头的一端位于盲孔中并和弹性填充物相接触。该实用新型虽然有较好的操作性,其仍然存在缺陷:对于足底的皮质厚、穴位众多、某些反射区的体表面积较小的特点,该实用新型难以将力道穿透到每一个反射区,不易直接刺激到某些体表面积较小的反射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力道不易控制、难以直接刺激体表面积较小的反射区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足底敲击锤。本实用新型足底敲击锤,采用整体式木质锤头,具有较高的硬度,其锤柄细长使敲击具有一定的弹性,锤头重量控制为便于双手快速敲击的分量,这些特征使敲击足底时可产生可穿过厚质皮层、透入深厚的反射区的震动力,同时,也便于双手快速点击反射区的操作;另外,锤头可设置为较小尖形,使其与足底的接触部较小,可直接刺激到某些体表面积较小的反射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足底敲击锤,其包括锤头即与之相连的锤柄,所述的锤柄的材质为竹,其为截面直径为6-12mm的柱形或小端截面直径为5-10mm的圆锥形;所述的锤头的材质为木质,重量为100-400克,其外表面打磨成光滑表面或设有光滑涂层。锤头外表面的光滑涂层可以通过涂漆、上胶等方式获得,其光滑表面可避免与之接触的皮肤手损;锤柄为圆锥形时,其小端位于与锤头的连接部分,大端为远端连接锤柄握持部分;锤柄的材质为竹,竹质的弹性和韧性,使得敲击足底的时候敲击锤能产生一定的弹性,使敲击力更具有穿透性;锤头木质,具有较高的硬度的同时又不易损伤皮肤,同时其重量适中,可产生较为合适的敲击力以形成穿过厚质皮层、透入深厚的反射区的震动力;锤头采用整体式,其锤柄细长使敲击具有一定的弹性,锤头重量设为100-400克易于控制双手快速敲击的力度,这些特征使敲击足底时可产生可穿过厚质皮层、透入深厚的反射区的震动力,同时,也便于双手快速点击反射区的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的锤头呈中部向两端收缩的尖形,其两端一端大一端小,其中端部较大者为大头端、较小者为小头端,两端部均为圆弧顶。大斗端和小头端的设置,使锤头可以保持一定的重量,同时是小头端的顶面积比较小,其与足底接触时,可以直接刺激到足底的体表面积比较小的反射区。这种尖形的敲击锤可主要用于足底反射区的敲击。
作为优选,所述的小头端圆弧顶的曲率半径为2-8mm。这种圆弧顶的结构,基本上可涵盖了成年人的各个足底反射区的体表面积范围,具有较强的适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华敏;张来娣,未经王华敏;张来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12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