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模拟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188731.9 | 申请日: | 2007-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30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 发明(设计)人: | 青志明;夏冰;敬勇;吴彬;任小川;李杨;崔坤龙;周飞;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志生 |
| 地址: | 4000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能 计量 装置 错误 接线 模拟 | ||
1、一种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模拟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电流错误接线模拟器(12)、电压错误接线模拟器(13),电流错误接线模拟器(12)、电压错误接线模拟器(13)的三相电流、电压的输入端分别与外设虚拟负荷电源装置(11)的三相虚拟电流、虚拟电压的输出端连接,电流错误接线模拟器(12)、电压错误接线模拟器(13)的三相电流、电压的输出端分别与外设电能计量装置(14)的电流、电压的输入端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模拟装置,其特征是前述的电流错误接线模拟器(12)由一个两刀两位开关(K1)、三刀三位开关(K2)、三个两刀三位开关(K11、K12、K13)和三个电流互感器(TA1、TA2、TA3)组成;前述两刀两位开关(K1)中一个刀的动触头与前述三刀三位开关(K2)中的一个定触头(3)连接,另一个刀的动触头与前述三刀三位开关(K2)中的两个定触头(1、5)共接,两个刀的定触头(1、2)分别相互交叉共接,它们的共接点及三刀三位开关(K2)中的另两个定触头(2、4)的共接点分别与外设虚拟负荷电源装置(11)的三相虚拟电流输出端(IU1、IW1、IV1)连接,前述三刀三位开关(K2)的三个动触头分别与三个电流互感器(TA1、TA2、TA3)的一次侧电流引入端(P1)连接,三个电流互感器(TA1、TA2、TA3)的一次侧电流引出端(P2)分别与外设虚拟负荷电源装置(11)的三相虚拟电流输出端(IU2、IV2、IW2)连接;前述三个两刀三位开关(K11、K12、K13)的每个开关中两个刀的定触头(1、2)分别相互交叉共接,其每个开关的共接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电流输出端(S1、S2)连接,每个开关的中间定触头(0)空接,三个两刀三位开关(K11、K12、K13)的六个动触头(Iu1、Iu2、Iv1、Iv2、Iw1、Iw2)分别与外接电能计量装置(14)的三相电流输入端连接。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模拟装置,其特征是前述的电压错误接线模拟器(13)由三个单刀三位开关(K4-1、K4-2、K4-3)、一个两刀两位互锁开关(K5-1与K5-2、K5-3与K5-4)、一只三刀三位开关(K6-1、K6-2、K6-3)、四个单刀开关(K7、K8、K9、K10)和一个1∶1电压互感器(B1)组成;前述三个单刀三位开关(K4-1、K4-2、K4-3)的动触头分别对应与外设虚拟负荷电源装置(11)的三相虚拟电压输出端(U1、U2、U3)连接,每一个单刀三位开关的一个定触头(1)分别与电压互感器(B1)一次侧的各相对应连接,另一个定触头(2)分别与电压互感器(B1)二次侧对应的各相对应连接,第三个定触头(0)空接;前述两刀两位互锁开关的定触头分别相互交叉共接,它们的共接点分别与两个单刀三位开关(K4-3、K4-1)的一个定触头(2)端连接,两刀两位互锁开关的一对刀(K5-1与K5-2)的动触头分别与两刀两位互锁开关的另一对刀(K5-3与K5-4)的动触头并联,其并联端分别与前述三刀三位开关中的第一、第四定触头(1、4)和第三定触头(3)连接,电压互感器(B1)二次侧中端还与前述三刀三位开关中的第二、第五定触头(2、5)共接;前述三刀三位开关(K6-1、K6-2、K6-3)中的三个动触头分别与三个单刀开关(K7、K8、K9)的一端连接,第四个单刀开关(K10)的一端与外设虚拟负荷电源装置(11)的中线输出端(U0)连接,前述四个单刀开关(K7、K8、K9、K10)的另一端(u1、u2、u3、u0)分别与外接电能计量装置(14)的三相电压输入端对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未经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873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