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156208.8 | 申请日: | 2007-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21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强熙 |
| 地址: | 5283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室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特别是空调器室内机的扩散器。
背景技术
传统落地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存在两大缺点:1、空调久置不用时,出风口容易积尘,使用不卫生,而且灰尘进入空调器后粘附在热交换器上,影响整机性能,降低热交换效果,增加能耗;2、只能向前面送风调温,热交换后的空气难以到达两侧的“死角”位置,调温角度狭窄。
国内企业解决出风口积尘问题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出口风上设置活动导风叶片,利用导风叶片的转动实现出风口的自动开闭;另一种则是在出风口前面安装了防尘门,防尘门可根据空调器的工作状态有选择性地自动开启或关闭。由于导风叶片的数量较多(一般为六块),闭合时产生的组合间隙也较多,密封程度低;采用防尘门结构虽提高了密封程度,但结构复杂,设计呆板,降低了产品外观的吸引力。
日本专利文献P2001-201079A中公开了的一种空调器,其出风装置是利用升降传动机构使顶板上下移动,从而开闭机壳顶部360°的出风口,有效解决了空调器的积尘问题和“死角”问题,然而这种360°全开放的出风口设计,不设导风叶片,导风性差,送风方向难以控制,而且结合空调器传统的安装习惯--靠墙摆放时,背面不需要冷风,容易造成能源浪费。
中国专利文献CN1237312C中公开一种在前面和两个侧面都能吸入和排出空气的三面排气型空调器,其结合空调器传统的安装习惯,解决了室内机的“死角”问题,而且导风性强,利用导风叶片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送风距离,然而密封程度低,防尘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防尘效果佳、导风性强、多角度送风而且整体强度高、出风阻尼小的空调器室内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电机和热交换器,壳体顶部设置有朝上开口的空腔,其特征是扩散器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空腔内,扩散器顶部封闭、中空、下部开口,周边设置有出风口,升降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空腔内壁和扩散器上的驱动电机、相互啮合的齿轮齿条和滑块组。
上述的扩散器包括顶盖和出风框,出风框里中空的柱体或台体,其横截面为或四边形或五边形或六边形或八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顶盖与出风框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和/或出风框为一体或分体结构,出风框的周边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上设置有活动或固定的导风叶片。
上述的第一扩散器包括可拆卸的第一顶盖和一体结构的第一出风框,第一出风框的周边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上设置有活动的或固定的导风叶片。
上述的第二扩散器包括可拆卸的第二顶盖和分体结构的第二出风框,第二出风框包括首尾依次相接的后壁板、左板、前板和右板,其中,左板、前板和右板上分别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上设置有活动的或固定的导风叶片。
上述的第三扩散器包括设置在第三顶盖下面的第三后板和一个及以上的第三定位柱,带活动的或固定的导风叶片的架板设置在第三定位柱和第三后板之间,和/或设置在第三定位柱之间,组成出风框。
上述的导风叶片与出风框或与组成出风框的板或板架是一体结构。
上述的导风叶片直接设置在出风口上或者先设置在百叶架上后,再将百叶架设置在出风口上。
上述的出风口呈连续或断续的扇形布置,开口角度位于90度~270度。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扩散器上的驱动电机通过啮合的齿轮齿条带动扩散器实现升降,当扩散器上升至最大高度时,刚好露出其周边上的出风口,实现扇形方位送风,当扩散器下降到最低处时,顶盖刚好覆盖在空腔边缘,扩散器收藏在壳体内,实现封闭,隔断空腔与外界的联系,达到最佳防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百叶可直接设置为固定的,也可以设置为活动的,既可以直接设置在扩散器上,也可以先设置在支架上,然后再安装在扩散器上,其导风性和适应性均比较强。
本实用新型中的顶盖和出风框既可以一体成型,还可以分件制作,然后组装在一起使用,出风框上的百叶也可同样设计;该结构既能实现扩散器自身强度高,在上升和回落过程中不发生变形而影响正常使用,又能因其完全的中空结构而将出风阻尼降低到最小,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62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理的方法
- 下一篇:营销系统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