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步处理污水与固相污染物的高效水解酸化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55319.7 | 申请日: | 2007-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09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鹤立;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鹤立;程丽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处理 污水 污染物 高效 水解 酸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艺设备的改进。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能源密集型的综合技术。长期以来,能耗大、运行费用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营。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主要用于生物处理供氧及污泥处理过程,占污水厂直接运行成本的60%以上。
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以含水率97%计算,体积占处理污水的0.3~0.5%,深度处理产泥量还将进一步增加。目前我国每年排放的干污泥大约为1.3×106t,并以超过10%的速率在增加。北京市最大的污水处理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费占到全厂运行费用的1/3以上。污泥的大量产生,也引起了日益严峻的二次污染,并成为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另一瓶颈。污泥处理处置率低,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投资和运行成本方面的限制。因此,污泥减量与资源化一直受到极大关注,而研发污泥产量较少的污水处理工艺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另外,污水处理厂作为工业企业,同样也有“三废”问题,其自身的“清洁生产”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其中“废渣”即上面已经提及的污水厂污泥,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对污泥的处置应从源头进行控制。污泥减量技术能在减少污泥的同时,不影响整个污水处理工艺的效率,现在虽尚处于开发研究阶段,但随着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普及以及现今污泥处置方法所存在弊端的暴露,势必引起重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用于污泥减量的同步处理污水与固相污染物的高效水解酸化设备。
本同步处理污水与固相污染物的高效水解酸化设备,包括:污水进管(1)、回流剩余污泥投配管(2)、导流折板(3)、扰流翼板(4)、穿孔花墙(5)、高效斜板沉淀设备(6)、集水槽(7)、出水管(8)、贮泥斗(9)、排泥管(10),其特征是:回流剩余污泥投配管(2)、导流折板(3)、扰流翼板(4)与高效斜板沉淀设备(6)同时置于水解酸化池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同一水解酸化池内高效率地实现污水厌氧生物降解、固相污染物高效分离与截留、污泥消减等功能。在污水好氧生化处理的曝气池工艺前,可采用本高效水解酸化工艺取代初次沉淀池,通过其出水端设置高效三相分离区进一步强化悬浮物截留效率;同时对二沉池剩余污泥部分或全部回流到高效水解酸化池内水解液化,实现固相污染物及污泥的减量处理;本实用新型技术还通过在池内设置折板、翼片等导流及扰流构件,增加水流湍动提高物相传质,以强化水解酸化池对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并可作为预处理,提高后续生物处理工艺的效率。
附图说明:
工作原理如图1、2、3所示。
图1为同步处理污水与固相污染物的高效水解酸化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同波导流折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异波导流折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污水进管、(2)回流剩余污泥投配管、(3)导流折板、(4)扰流翼板、(5)穿孔花墙、(6)高效斜板沉淀设备、(7)集水槽、(8)出水管、(9)贮泥斗、(10)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工作流程及原理为:污水经污水进管(1)进入水解酸化池,经过导流折板(3)、扰流翼板(4)的扰流,增加水流湍动提高物相传质,使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在池内水解酸化细菌作用下得到高效去除,再经穿孔花墙(5)进入高效三相分离区,水流通过高效斜板沉淀设备(6)得到澄清,经集水槽(7)集水,最后由出水管(8)排出;水流中的固相污染物及厌氧细菌,在高效斜板沉淀设备沉淀分离或沿途沉降后,积累在贮泥斗(9),可由排泥管(10)排出或回流;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单元的剩余污泥,可由回流剩余污泥投配管(2)进入水解酸化池,在水解酸化池每格单元的下部分,与污水水流混合扰动,由水解酸化中水解酸化细菌作用下得到液化与降解,达到污泥减量的效能。
池内导流折板可分为同波折板、异波折板,也可将同波折板与异波折板采用不同的形式组合;每幅折板单元的长度L1为200~2000mm,相邻两幅折板间夹角为90°~150°;扰流翼板长度L2为1~200mm,翼片与折板之间的夹角为30o~150°;采用出水端采用高效斜板沉淀设备对固相污染物进行高效分离与截留,高效斜板采用工程塑料或玻璃钢,其斜板间距为20~2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鹤立;程丽,未经王鹤立;程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53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辆仿真驾驶节能多自由度电动缸动感平台
- 下一篇:车辆闯红灯自动检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