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藏箱不锈钢配电箱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47249.0 | 申请日: | 2007-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4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徐明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力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29/00 | 分类号: | F25D2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藏箱 不锈钢 配电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箱,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为存放于港口码头堆场的冷藏集装箱提供电源的配电箱。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贸易发展,使用集装箱运输物资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运输冷鲜食品时采用冷藏集装箱运输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冷藏集装箱是由保温隔热箱体与冷冻压缩机组组成的,简单说就是一个大型的移动冰柜,因此在运输、存放过程中需要为冷藏集装箱提供电源,集装箱运输船运输冷藏集装箱,都按照冷藏箱的要求提供冷藏箱供电电源,在船上有配电系统,运输到码头后,集中堆放在专用的冷藏集装箱堆场,冷藏箱集装箱堆场设置有配套的冷藏箱用插座。由于冷藏箱集装箱是集中堆放,集装箱堆放时为上下迭放,一般为4-5层,高度约12-15米,为方便工作,在堆场建有供人员走动的钢走道,钢走道为4-5层,与堆放的集装箱相配套,在钢走道每层适当的位置放置冷藏箱插座,为冷藏集装箱提供电源。现有冷藏集装箱堆场使用的配电箱体积大,长度3500mm、高度2250mm、宽度800mm,要求适合于户外安装,整个箱体为2个空间,上层为电缆室,下面是MCCB供电箱室,MCCB箱紧靠箱体一侧安装,背后无空间,箱内外空气对流量小,散热条件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耗材量低、散热条件优良、使用寿命大为延长的冷藏箱不锈钢配电箱。该配电箱体积大大缩小,但功能完全符合港口码头冷藏集装箱供电要求,可以同时为24个冷藏集装箱提供工作电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冷藏箱不锈钢配电箱,其箱体内部分为四个功能单元,最上层是电缆室,配电箱的出线电缆布置在最上层,电缆室下面并排分布另外三个功能单元,两边为供电箱单元安放室,中间是照明控制单元室,成目字形排列。
所述箱体的正面和两侧共设有三个柜门,柜门下部有一个百页窗式的进风口,在箱体正面的上部设有一个出风口,进出风口均采用百页窗配纱网。
所述箱体顶部设有一个防雨帽,电缆室左、右两侧各配有防雨出口。
所述箱体下部设有活动盖板,供电箱单元和照明控制箱单元下面各有一块,共三块活动盖板。
所述箱体内配置有活动可调节的横梁及立柱,供电箱单元和照明控制箱单元安装在横梁及立柱上。
所述箱体长度在1600-1800mm,高度在2100-2300mm,宽度在700-900mm。
所述箱体长度为1700mm,高度为2200mm,宽度为800mm。
所述箱体材料用不锈钢L316或L304制成。
所述配电箱的进线电缆从箱体底部进入,控制电缆及信号电缆也从箱体底部出线。
本实用新型为冷藏集装箱插座提供电源,起到分配、控制电源的作用,同时为钢走道提供照明及现场维修用电源,还可以为钢走道照明提供远程监控功能,实现远程控制、集中控制,在必要时可以调节照明灯具点亮、熄灭,关掉部分灯具,节约能源。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优化,首先体积大大缩小,只有原体积的一半,故材料成本大隔度下降,其次由于箱内主要工作单元MCCB供电箱安装位置的改变,使MCCB供电箱背后有足够的散热空间,改善了电器设备散热条件,对延长工作寿命有极大作用,具有良好的防护等级,可以抗台风,防暴雨袭击,适合于港口码头户外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3为图1的B向视图;
图4为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防雨帽 2——电缆室
3——电缆桥架 4——防雨出口
5——供电箱安放室 6——照明控制单元室
7——供电箱 8——照明控制单元
9——柜门 10——进风口
11——横梁及立柱 12——维修箱插座
13——箱内照明开关 14——箱内照明日光灯、
15——接地端子 16——活动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力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力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72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