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功能三轮自行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27469.7 | 申请日: | 2007-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20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 发明(设计)人: | 任寓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寿年 |
| 主分类号: | B62K5/02 | 分类号: | B62K5/02;B62J3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36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三轮 自行车 | ||
1.一种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包括车身、车轮、轴、管、车架和横梁、以及驱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三轮自行车后部车架的顶部设有一方框形活动横梁,两个后轮以轮架与方框形活动横梁连接,两轮架由一平管和两个立叉构成,轮架上边的前、后轴承分别与方框形活动横梁左右两端的前后轴相配接;左右轮架下部通过与其拉杆轴配接的左、右拉杆实现与后部车架下端之拉杆轴的连接;车身的后部车架与两个后轮是通过车架顶部的方框形活动横梁下部的左右拉杆与方框形活动横梁两边的车轮架问实现固定或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部车架包括上梁、下管、斜管和后立管,其中,上梁为水平梁,上梁的前端和斜管的上端通过接头与鞍座下边立管的上部连接,下管的前端通过内装轴承和中轴的中接头与立管的下端连接,后立管的上端与上梁的后端连接,后立管的下端通过接头与斜管的下端、下管的后端连接;即:后部车架中的上梁、下管、后立管与其前边的立管构成一四边形平面框架,它是前部车架的延伸,并与之构成一个整体大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的上边设有两个轴架和轴,两个轴架和轴呈一前一后相对,由一条水平中心线贯穿;下管的后部右边装有飞轮轴承座,下管的后端装有拉杆轴和轴架,轴的中心线是水平的,并与上梁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方框形活动横梁之前、后梁的中间都装有轴承,与上梁上边的前后两轴相配接,前、后梁的左右两端都装有轴架和轴,其中心线贯穿前、后轴,并且与其中间前后轴的中心线平行,这三条中心线都在一个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平管上边装有两个轴承架和轴承,一前一后相对;立叉上端连接到平管的两端,驱动轮轮架的立叉下端连接到里外两个轴承座上,从动轮轮架的立叉下端连接到里外两个叉片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两个后轮架靠里边的叉管下端朝后的一面均装有拉杆轴,拉杆轴的中心线为水平并与上边的平管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拉杆的两端各设有一轴孔,两轴孔的中心距等于方框形活动横梁中间的轴与两端轴的轴心距,三个拉杆轴的中心线在一个平面上,并与上部方框形活动横梁的中间轴和两边轴的中心线形成的平面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三轮自行车驱动力传递装置中,驱动轮轴与轮辐固联,驱动轮轴与飞轮轴通过两副万向节联轴器及其中间的连接轴杆、连接轴套管连接,连接轴杆上嵌有键销,连接轴套管中开有键槽,连接轴杆通过键销在套管键槽及其外部键套中的滑动,实现动力传递和连接轴长度的改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功能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车架与车轮架的固联装置如下:方框形活动横梁的前梁下设有一定位盘,定位盘的盘面呈圆弧形,该盘与上梁垂直,其外边缘呈齿形或波纹形,其中心点在前后梁中央轴的中心线上;在其下方的同一平面上装有一插板,可在两边的凹槽内上下滑动,插板上端呈内凹弧形,边缘亦呈齿形或波纹形,插板通过一条闸线与一手柄连接,手柄安装在车架前部的上梁上,手柄连动插板与定位盘进行啮合或脱离,实现方框形活动横梁与后部车架固联成一体或者呈活动连接,又设有一复位弹簧与插板连接,插板和弹簧都安装在上梁下边的相关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寿年,未经任寿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746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整体可调式节能型纳米反射日光灯架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子证据保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