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颌骨内置型双向式牵张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26013.9 | 申请日: | 2007-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03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 发明(设计)人: | 薄斌;周雁麓 | 申请(专利权)人: | 薄斌周雁麓西安中邦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24 | 分类号: | A61B17/24;A61B17/56 |
| 代理公司: | 西安慈源有限责任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燕平;潘宪曾 |
| 地址: | 710032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颌骨 内置 双向 式牵张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口腔颌面外科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下颌骨内置型双向式牵张器。
背景技术
牵张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通过骨切开后,应用特制的牵引装置,缓慢牵拉,使截骨间隙中形成新骨从而达到骨骼延长的目的。牵张成骨技术最常应用于延长下颌骨,治疗各类原因导致的小颌畸形,可以使下颌骨延长10~30mm。
最早应用于临床的下颌骨DO装置是外置型单一方向的牵张装置,这种牵张器只能在单一方向延长下颌骨,而下颌骨畸形的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升支(垂直向)和体部(水平向)的骨量不足。其后出现了外置型双向牵张器,通过在下颌骨上做两个截骨线(升支水平向和体部垂直向),可以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延长下颌骨。双向外置型牵引器的引入明显增加了下颌骨畸形牵张成骨的适用范围,但是外置型下颌骨牵张器的主要缺点是体积较大,患者不适感明显,以及会在面部遗留永久性的皮肤疤痕。随后诞生的内置型牵张器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但对于下颌骨小颌畸形的患者,应用单一方向的内置型牵张器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则需要同时在两个部位安置不同方向的牵张器,这无疑增加了手术难度、手术创伤和手术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下颌骨小颌畸形的患者的下颌骨内置型双向式牵张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设计一种下颌骨内置型双向式牵张器,其特征是:双联固定翼3将两个不同牵引方向的上导向体1和下导向体4连接在一起,上导向体1内连接上活动翼2;下导向体4内连接下活动翼5,上活动翼2和下活动翼5上的内螺纹分别与上牵引螺杆9和下牵引螺杆6的外螺纹形成螺纹传动连接,上牵引螺杆9通过上微型万向联轴节10与上转柄11相连接,下牵引螺杆6通过下微型万向联轴节7与下转柄8相连接。
所述的上活动翼2与上导向体1以及下活动翼5与下导向体4之间采用柱面间隙配合连接。
所述的上导向体1和下导向体4截面是“U”形,上牵引螺杆9和下牵引螺杆6置于其“U”形槽内。
所述的双联固定翼3包括连接弧13、连接弧13两端的通孔固定端12和盲孔固定端14;连接弧13两端头向弧外弯折,连接弧13向弧外弯折一个端头是通孔固定端12,连接弧13向弧外弯折另一个端头是盲孔固定端14。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它能够应用于颌面部小颌畸形的手术治疗,尤其能在下颌骨体部和升支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牵张成骨。下颌骨内置型双向式牵张器采用双联固定翼将两个不同牵引方向的导向体有机联接在一起,每个导向体内各安装一个活动翼,活动翼上的内螺纹与牵引螺杆的外螺纹形成螺纹传动,牵引螺杆由微型万向联轴节与转柄相联接,手术时将两个转柄置于同一方向(位置)并转动之,即可实现两个活动翼依靠导向体的导向在不同方向上移动,从而实现与活动翼联接成一体的颌骨在不同方向上的牵张。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在手术过程中只需实施一个截骨线,即能同时对下颌骨进行体部和升支部不同方向的牵张成骨,可以降低手术创伤、手术难度和手术时间,减轻患者不适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双联固定翼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导向体;2、上活动翼;3、双联固定翼;4、下导向体;5、下活动翼;6、下牵引螺杆;7、下微型万向联轴节;8、下转柄;9、上牵引螺杆;10、上微型万向联轴节;11、上转柄;12、通孔固定端;13、连接弧;14、盲孔固定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上活动翼2与上导向体1以及下活动翼5与下导向体4之间采用柱面间隙配合连接。牵张时上活动翼2在上导向体1内沿导向方向自由移动,下活动翼5可在下导向体4内沿导向方向自由移动。上活动翼2与上牵引螺杆9、下活动翼5与下牵引螺杆6之间均采用普通螺纹联接。旋转牵引螺杆即可使活动翼移动。上牵引螺杆9与上转柄11以及下牵引螺杆6与下转柄8之间分别采用上微型万向联轴节10和7联接。可最大限度实现牵张方向与转柄轴线不一致时的牵张。将上导向体1和下导向体4截面加工成“U”形,使上牵引螺杆9和下牵引螺杆6置于其“U”形槽内。导向体既能靠内圆柱面导向,又能对牵引螺杆起保护作用,实现内置螺杆牵引。使用时将双联固定翼3横跨过截骨线,使上、下导向体1和4置于截骨线的两侧,通过螺钉将上活动翼2、下活动翼5固定于骨表面。通过转动上转柄11、和下转柄8来调节上牵引螺杆9、和下牵引螺杆6的转动,从而实现两个方向延长距离的效果。
如图2所示,双联固定翼3包括连接弧13、连接弧13两端的通孔固定端12和盲孔固定端14;连接弧13两端头向弧外弯折,连接弧13向弧外弯折一个端头是通孔固定端12,连接弧1 3向弧外弯折另一个端头是盲孔固定端14。将通孔固定端12与上导向体1的尾部连接,连接采用铆接方式。盲孔固定端14和下导向体4的头部连接,同样采用铆接方式连接。从而使上导向体1和下导向体4的导向方向确定,进而确定两个牵张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薄斌周雁麓西安中邦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薄斌周雁麓西安中邦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60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