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棉花秸秆粉收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01407.9 | 申请日: | 2007-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29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米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米辰 |
| 主分类号: | A01D82/00 | 分类号: | A01D82/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澎 |
| 地址: | 05515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棉花 秸秆 粉收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棉花秸秆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棉花秸秆粉收机。
背景技术
棉花秸秆经粉碎处理后可用于打浆造纸,但是现有的棉花秸秆粉碎机都是一种固定装置,棉农需要将棉田里的棉花秸秆收集装车,然后运到安装有秸秆粉碎机的专门处理点交付处理。由于棉花秸秆的枝杈结构,使得棉农对棉花秸秆的装车非常不易,而且由于每一车所装棉花秸秆的总量有限,造成运输效率的十分低下。所以对于小地块里的棉花秸秆,这种处理方式就不太经济,有时棉农就不愿意再费力、花钱去收集处理,而是一把火烧掉了事。秸秆的燃烧,既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又造成一种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对棉田里的棉花秸秆直接收集并进行粉碎处理的棉花秸秆粉收机,以提高棉花秸秆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棉花秸秆粉收机是在车架上装有驾驶室、发动机、前后桥及后车厢,前桥两端接前轮,后桥两端接后轮,在车架前部装有粉碎机台,在粉碎机台与发动机间接有传动机构,在粉碎机台的背面接有向后车厢传送碎料的输送槽和输送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由车架、驾驶室、发动机、前后桥、前后轮及后车厢组成一种可驱动行走的车体,在车体的前部加装粉碎机台,利用车体上的发动机驱动粉碎机台工作。在车体行进的过程中,粉碎机台将棉田里的棉花秸秆直接收集并进行连续的粉碎处理;粉碎后的秸秆碎料,通过输送槽和输送机构被连续地传送到后车厢内。当后车厢装满后,驱车到地边的一个地点进行集中卸料,然后再进行后续的棉花秸秆的收集和粉碎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将棉花秸秆原有的、在固定场地集中粉碎的处理方式,改变成为可随机行走的移动处理方式,这样就大大简化了棉花秸秆的粉碎处理工作,方便了棉农对棉花秸秆的处理。由于秸秆碎料的装车和运输要明显地要好于原有整个秸秆的装车和运输,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还使得棉花秸秆的运输效率可以至少提高十倍以上,既降低了棉花秸秆的处理成本,又提高了棉农处理棉花秸秆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相应减少了棉花秸秆的焚烧现象,降低了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是第二秸秆粉碎机和引风机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粉碎机台内部的双向绞龙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体选用现有小麦联合收割机的车体结构,即车架7是用若干槽钢焊接成底盘结构,在车架7的前后部分别接有前桥和后桥,前桥两端接前轮9,后桥两端接后轮6。在车架7的中部通过机架27支撑连接柴油发动机2(也可使用其他发动机),驾驶室1及相关的驾驶操控机构安装在车架7的前部上端,后车厢5安装在车架7的后部上端。
如图2、图3所示,在车架7的前部焊接有支架33,支架上端接轴套31,轴套内通过轴承支撑连接一根支撑轴30,在该支撑轴上转动连接着机台支架17,机台支架17的前端连接在粉碎机台上的罩壳23的顶角处。图1中,在车架7的前桥上还接有前伸的机台油缸25,该油缸活塞杆的前端接在粉碎机台的罩壳23的背面中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机台支架17和机台油缸25,形成对粉碎机台的支撑连接,并且通过控制机台油缸25的活塞杆伸出量,就可调节粉碎机台的位置高度,使之工作时低头,行走时抬头。在粉碎机台的背面接有向后车厢传送碎料的输送槽18和输送机构。
图1中,在发动机2输出轴的轴头上接有一个多槽皮带轮8,在车架7前部的支撑轴的轴头上接有一个多槽皮带轮32(图3),在粉碎机台的侧面也装有多槽皮带轮11(图4),在皮带轮间分别跨接有多股皮带10,形成了发动机与粉碎机台间的传动机构,使发动机2除用于驱动车体行进外,还提供着粉碎机台的工作动力。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给出的一种粉碎机台的结构是:在前开口的罩壳23内装有常规结构的秸秆粉碎机24(由多槽皮带轮11带动),在罩壳前端口的下部装有横置的、带调拨叉13的挑拨辊14,在罩壳前端口的上部装有横置的、带拨压板15的拨压辊15a,在罩壳内的上部设有单根双向绞龙22,绞龙下部设有兜板,兜板的中部与输送槽18的前槽口相接(图4)。在挑拨辊14、拨压辊15a和双向绞龙22的轴端均接有皮带轮12,通过相对应的皮带连接,实现图2所示各自方向的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米辰,未经刘米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14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伸缩衣帽架主杆的连接部件和衣帽架
- 下一篇:组合挂衣装置的接头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