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86120.3 | 申请日: | 2007-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96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 发明(设计)人: | 徐双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双苗 |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74湖北省武汉市洪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接 配置 注射 特种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具体地说,属于医用注射器的创新。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普遍使用医用塑料制成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是通过推或拉动注射筒内活塞以达到吸取和注射药物的目的,主要应用于静脉输液加药混合配置和肌肉注射。其操作流程都是通过吸取注射液先稀释药物,然后转移稀释后的药物到输液中或用于注射(水剂药物在划破折断或击碎安瓿后,吸取转移至输液中或注射)。这种操作方法的缺陷是:首先,药物在注射器转移过程中被暴露在空气中造成污染和配伍禁忌问题;其次是反复穿刺橡胶塞及涤纶薄膜,导致碎屑脱落,胶塞中的锌、钙等溶出与药液反应沉淀,其中锌还可能因引起过敏反应;第三,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大、配制时间长,给门诊、急诊工作带来影响。
针对以上弊端,目前公知的技术中,在作为注射功能方面,有多种方案都是在注射器筒腔内分隔或内置腔体储存药物,将注射器改变为可直接注射的特种安瓿。中国专利95117044.9为注射筒内安装由安瓿口外棱带动的活塞,使用时籍活塞前负压开启单向活瓣及球形塞,达到储存药物混合,作为一次性直接注射安瓿。中国专利ZL97203253.3是在玻璃注射针管后端填入丁基胶质的可螺接的推进杆活塞,前端加盖堵塞,以此构成密闭的安瓿结构可储装药液,使用时去除堵塞,螺装针头后注射,等等。这些方案有效地避免了药液暴露在空气中和多次穿刺所造成的污染,但随着新、特药品种的不断增多,每个病人治疗用药方案的不同,也带来了药品如何分类灌装,如何长期保存等等问题。而且,这些方案对注射器作为静脉输液的配置工具的应用,仍然无能为力。在作为静脉输液加药混合配置方面,中国专利200610019618.8(申请日2006.7.13)提出了一种旨在封闭状态下为静脉输液加药混合的技术方案,但遗憾的是不能作为注射使用。
本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
该注射器利用负压平衡原理,通过对直接装载在注射器内安瓿控制性减压和加压,使注射液在一定的压力下喷射稀释和混合药物,在全封闭状态下一次性完成整个稀释和混合药物的过程,无转移地进入待输液中或直接用于注射。在确保一次性使用,无污染、无配伍禁忌问题的同时,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实现了操作快速、方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按以下技术方案设计的。(参照图1-6)
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包括注射筒及其内前端固定有可旋式或固定针座(2)、针头(4)、针头(5)、药瓶或预置的安瓿瓶(6)、筒腔一侧的气体通道(7),后端的活塞(8)及活塞连杆(9)。
所述的注射筒为内径2.5cm-3.0cm,长10cm-14cm的塑料圆柱体筒,由(A)、(B)、(C)三个部分构成,其中(A)与(B)通过可旋式螺结而成,(B)与(C)通过直接插入结合。(B)内留有插入药瓶或预置的安瓿瓶(6)的筒腔,筒腔一侧开有气体通道(7),气体通道(7)内设有滤膜(2.1)。
所述的可旋式或固定针座针座(2),后部固定有针头(4)和针头(5),其中针头(4),长0.4cm-0.6cm,保证瓶内药液的完全吸收;针头(5),长3cm-6cm,以保证在注射状态时,药瓶内药液的完全吸收。转动(A)将带动筒内可旋式针座(2)的转动,在注射状态时,可旋式针座(2)内,针头(1)与气体通道(7)连通;其他情况下,针头(4)与针头(1)相通,针头(5)与气体通道(7)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作为静脉输液加药专用时,可将可旋式针座改为固定针座(2),针头(1)移至注射器顶端中间部位,针头(5)长2cm-4cm,在注射筒(B)内加入一定弹力的弹簧(10)。
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将注射器和注射安瓿药瓶完美的结合起来,有效到避免了药物在转移过程中的诸多污染问题,同时实现了操作上的“一步到位”,更方便、快捷。按规定,临床静脉输液加药混合,禁止使用一支注射器反复抽取多种药物配伍,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将会大大地节约资源的浪费,依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测算,每年会节省30-60个亿的注射器等医用材料的支出。本实用新型这样的设计,经小规模的试用,已取得满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在药物配置混合状态下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在注射状态下注射器前端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注射前示意图。
图5-预置的安瓿瓶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双苗,未经徐双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61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型分体式电热水壶
- 下一篇:一种改变磨牙位置的正畸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