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联合收割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81347.9 | 申请日: | 2007-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11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桂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桂生 |
| 主分类号: | A01D41/02 | 分类号: | A01D41/02;A01D41/16;A01D67/00;A01D69/06;A01F12/18;A01F12/30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巢雄辉 |
| 地址: | 541105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联合收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收割机,特别是一种新型微型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目前,小型收割机在山区已有使用,这类联合收割机的脱粒系统多数是以脚踏打谷机为机样进行小型化,再与小型耕机和赶苗系统、收割系统组成。但还是存在不足,如:收割机架较高、向前延伸较长、容易挡着操作人员的视线;收割系统的传输离脱粒机构较远,故其收割效率相对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的不足、向社会公开一种体积更小,结构简单而紧凑、易操作、易装配、操作人员的视眼宽阔、收割机动作灵活、效率高的微型联合收割机。
本新型微型联合收割机包括小型手扶柴油耕机、机架、传动机构、脱粒装置、防漏挡板、捋禾装置、赶禾装置、收割刀装置、积粒器、分离网、排杂杆调节板、排杆装置、镙旋输粒器、联接板、盛粒器。所述的小型柴油耕机包括柴油机、变速箱、主动力皮带轮、动力输入皮带轮、左右防滑轮,其特征是:收割机架通过多孔联接板与小型柴油耕机联接,利用耕机的柴油机为动力源,驱动本实用新型机架上的各部位运转机构,以完成收割脱粒、筛选、排杆、装袋或装筐程序的全过程,而组成的微型联合收割机。在机架中配装有传动机构,机架前框架中配装有脱粒装置,前大链轮、防漏板、捋禾装置依序配装在同一个轴套上,该轴套套装在脱粒装置的轮毂轴的上端,排杆装置配装在脱粒装置的中部前外围壳体上,赶禾装置配装在脱粒装置及收割刀装置的前沿,收割刀装置配装在机架前框架下端面上。螺旋输粒筒配装在机架的右侧和积粒器上,积粒器配装在脱粒筒的底部,分离网装配在积粒器和脱粒筒之间,排杂调节板配装在暂存粒筒的下部。盛粒器置放在耕机头与柴油机之间的空挡位置中。
所述的机架为方框架形包括前框架、上、下框架、后框架、上、下小支架,其前框架的上、下端中心部中分别配装着轴承,轮毂轴通过轴承,固装在机架中,在机架的底部还配装有收割刀装置的运动机构,在后架上面的左部钢条上配装有一个轴承,集大链轮、后小链轮、后伞齿轮为一体的钢轴通过该轴承以及通过装配有轴承的上小支架固装在机架上,排杆链钢轴通过轴承固装在下小支架上。
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小型手扶柴油耕机、及小型手扶柴油耕机的柴油机、主动力皮带轮、变速箱、变速皮带轮、传动皮带、动力输入皮带轮、左、右防滑轮,机架及机架上的动力传输皮带轮、主伞齿轮及传动轴、减速皮带轮、传动皮带、后链轮、链条、后小链轮、后伞齿轮、钢轴;排杆伞齿轮钢轴、钢轴、排杆链轮;前皮带轮、前小链轮、前大链轮。其动力输入皮带轮为三槽皮带轮,固装在机架的左下侧,通过皮带与小型手扶柴油耕机上的变速皮带轮联动,同时通过皮带与动力传输皮带轮联动驱动,伞齿轮固装在后机架的上方,通过传动轴与动力输入皮带轮联动,减速皮带轮固装在伞齿轮的联动钢轴上,通过传动皮带与前皮带轮联动。后链轮、后小链轮、后伞齿轮按上中下依序地固装在同一根钢轴上,其钢轴通过轴承固装在后框架上,前皮带轮、前小链轮配装在轮毂轴延伸出机架前框架中心的钢轴上;通过链条后大链轮与前小链轮联动、后小链轮与前大链轮联动;排杆伞齿轮、排杆链轮分上下配装在同一钢轴上,该钢轴通过安装有轴承的小支架固装在机架上,与后伞齿轮贴合联动。
所述的脱粒装置包括脱粒筒、脱粒轮毂、轮毂钢轴。脱粒筒呈圆柱形状,直径为360mm以上,高度为220mm以上,分进穗筒、暂存粒筒上下两部分组成,进穗筒由高100mm以上、宽50mm以上的多块长方形钢板等距离的、侧成1°~75°垂直焊固在暂存粒筒的端面上,使其形成进穗口;脱粒轮毂钢轴通过前机框架中的上下匡条中的轴承垂直固装在脱粒筒内,脱粒轮毂钢轴的下端驱动收割刀装置。
所述的排杆装置,是由链条、导轨、排杆链轮、排杆动力伞齿轮、排杆钢轴组成,其导轨是由角钢沿着脱粒筒的外围壳体焊固在进穗筒和暂存粒筒之间,使链条在排杆伞齿轮和排杆链轮的带动下,沿着导轨运转,并与捋禾装置相互配合,将稻杆排出机架外。
所述的赶禾装置为一组以上构成,赶禾装置每一组用元钢制作成半封闭框形,上、下框条的长度为200mm以上,高度与脱粒装置中部到机架前框架低端的距离相对应,上部呈三角形,三角形的作用一:是呈圆弧状一条边与脱粒装置的外壳体及排杆链导轨相邻,并保持3~30mm的间距,以形成稻禾被赶进脱粒装置的进穗通道,二:是加强赶禾装置的支力。下框条用螺栓在机架前框架和收割刀装置的底端,以便调整通道的宽度窄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桂生,未经陈桂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13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牵引式小型单行玉米收获机
- 下一篇:蜂巢式立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