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李箱之刹车轮制动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57938.2 | 申请日: | 2007-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82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 发明(设计)人: | 吴祯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贺捷塑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5C13/00 | 分类号: | A45C13/00;A45C5/14;B60B33/00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卫平 |
| 地址: | 523581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行李箱 刹车 制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行李箱之刹车轮制动机构。
背景技术:
带轮子的行李箱已为多数旅客采用,这是因为他们可以牵拉着重载的箱子而不需要提拿,便于旅途行走。现有技术中,带轮子的行李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后轮式”,箱体底部前端有支撑脚,后端两侧设有直线式、不可360度旋转的滚轮;另一种是“四轮式”,即箱体底部四角设有可旋转360度的滚轮。尽管带轮子的行李箱很普遍,但绝大部分先前这类带轮子的行李箱,其滚轮没有刹车功能,这样对于四轮式行李箱则很难站立静止定位,而对于后轮式行李箱则依靠前端支撑脚配合后轮站立定位,但依然会出现后轮滚动而定位不稳的情况,这些都给使用上带来不便,使用者不能任意停放行李箱。
随后出现有带刹车轮的行李箱,其轮子上带有制动块,由制动块摩擦或卡制轮子,使之停止转动,从而达到刹车的目的。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于制动块的操作存在有操作不便,且制动稳定性不高的缺陷,不利于实际使用刹车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操作,且制动稳定的行李箱之刹车轮制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匹配拉杆收缩动作进行刹车制动的行李箱之刹车轮制动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李箱之刹车轮制动机构,包括拉杆及相关刹车轮组,一联动刹车轮制动块的拉线横向贯穿拉杆,由此拉线在拉杆内中部形成有一架桥段;一滑动座设置在拉杆内中部,且位于拉线之架桥段上方,滑动座可由拉杆之内管内缩推动而下压拉线之架桥段,籍此收拉拉线而制动刹车轮。
滑动座与拉线之架桥段接触顶压的部分为一柔性触头,柔性触头之顶压端上设有一弧槽钳制拉线之架桥段。
滑动座设有门形槽供柔性触头容置,柔性触头通过其侧面上的凸轴挂接在滑动座上,且滑动座上有竖直长槽提供柔性触头之凸轴上下移动的空间,柔性触头内端成型为销轴并套接一压缩弹簧,压缩弹簧提供柔性触头竖向浮动之特性。
滑动座上设有弹性扣与拉杆相应位置上的扣孔定位;滑动座上还设有下滑到位之止顶部,该止顶部与拉杆相应位置的内凸部卡止,拉杆的内凸部由一外部锁入的螺钉构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有效地结构设计,利用拉杆收缩之动力来驱动滑动座,并由滑动座带动拉线收拉,进而实现刹车轮制动刹车,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稳定制止轮子,可以使行李箱站立定位,不至于随意滑移,避免行李箱无意中滑走的尴尬事件,刹车动作与拉杆回收动作相匹配,具有良好的操控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滑动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未刹车状态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刹车状态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刹车负荷过大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见附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李箱之刹车轮制动机构,包括拉杆10及相关刹车轮组(图中未示),拉杆10系由内管和外管组成的伸缩杆体,以达到拉伸使用,收缩存放的功效。一联动刹车轮制动块的拉线20横向贯穿拉杆10,本实施例中,拉线20贯穿的是拉杆10的最外管,拉线20在拉杆10内中部形成有一架桥段21。在拉杆10外的拉线20有外壳套包覆,外壳套具有保护和美观的作用,拉线20可在外壳套内伸缩;于拉线20与拉杆10触接处结合有一防护头22,防护头22安置于拉杆10上。本实施例中,为了配合安装,拉杆10上开设有异形孔11,异形孔11上端的大孔方便防护头22穿设,而异形孔11下端的小孔方便防护头22卡设而固定。
一滑动座30设置在拉杆10内中部,且位于拉线20之架桥段21上方,滑动座30可由拉杆10之内管内缩推动而下压拉线20之架桥段21,籍此收拉拉线20而制动刹车轮。拉线20外伸的两端头分别系接行李箱左右刹车轮组上的制动块,制动块与轮子可采用摩擦刹车或卡制刹车,如类似自行车或摩托车等方式刹车,当然也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可通过拉线收拉动作来驱动制动刹车的结构均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贺捷塑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贺捷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79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锥台阀
- 下一篇:一种可以分辨使用者的饮料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