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并联数控镗床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52967.X | 申请日: | 2007-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98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谭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谭才 |
| 主分类号: | B23B39/10 | 分类号: | B23B39/10;B23B47/08;F15B11/16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明 |
| 地址: | 52362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并联 数控 镗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多功能并联数控镗床。
背景技术:
目前的数控机械加工设备多数是利用丝杆传动而控制主轴箱在空间内运动,通过数控系统使主轴完成设定的轨迹运动,高端的多轴联动数控机床可以控制主轴向各个方向运动,此种机床可以在工件的某一斜面上进行各种加工,因此,此种数控机床可以加工出更复杂的零件,且不需重新装夹工作,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高,但此种数控机床价格昂贵,设备成本高,而目前的中端和低端的数控机械加工设备由于其结构限制,其机床主轴只能在X、Y、Z三个方向上作用垂直运动或水平运动,此种机床在加工范围和应用范围上受到储多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并联数控镗床,该数控镗床通过八个液压油缸共同虚拟出机床的Y轴和Z轴,机床主轴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使机床主轴可以模拟出更多复杂的轨迹,且设备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机床底座、机架,液压油缸、主轴箱,机架上安装有滚珠丝杆和至少两个导柱,主轴箱滑动安装于导柱上,主轴箱与滚珠丝杆传动配合;机架两端的底部分别铰接有五个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下端均铰接于机床底座上,机架两端的液压油缸成对称布置;在机架其中一端的液压油缸中,内侧两个液压油缸安装在平行于机床Y轴和Z轴所在的平面内,该两个液压油缸的上端分别铰接于机架的两侧,该两个液压油缸呈“八”字形,中间的两个液压油缸安装在平行于机床Y轴和Z轴所在的平面内,该两个液压油缸的上端铰接于机架的同一轴上,该两个液压油缸呈“人”字形,第五个液压油缸倾斜安装在机床X轴和Z轴所在的平面内,该液压油缸的两端分别通过关节轴承连接机架和机床底座;液压油缸连接入供油回路中。
所述的液压油缸均与一06比例调速阀和三位四通阀串联,再并联接入供油回路中。
所述的液压油缸上均安装有实时检测相应的液压油缸的位移量并将该数据输送至数按系统PLC控制的PID输入端的光电编码器。
所述的供油回路中接入有三个用于供给压力油的不同排量的油泵、两个油马达、两个三位四通阀,三个油泵并联连接,两个油马达、两个三位四通阀连接成可切换油马达正反转的回路后再与油泵连接;两个油马达之间还并联有一个用于切换油马达的并串联状态的二位二通阀。
所述的油马达与主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并联数控镗床包括机架、机床底座,机架两端的底部分别铰接有五个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下端均铰接于机床底座上,机架两端的液压油缸成对称布置,通过八个液压油缸共同虚拟出机床的Y轴和Z轴,机床主轴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使机床主轴可以模拟出更多复杂的轨迹,且设备成本低;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数控镗床由于其结构特点,只要在主轴上安装不同的刀具,镗床即具有镗铣、铣削、钻铣功能,使其兼具铣床、钻床的功能,且由于主轴能够向各个方向运动,使其可以作出各种复杂的轨迹运动,因此可以完成各种复杂零件的加工,且加工过程中不需重新装夹零件,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高;另外,液压缸的供油回路采用并串联结合的方式,使液压油缸具有多种功率选择,可以根据加工过程中调节各液压油缸的动力。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机床主轴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使机床主轴可以模拟出更多更复杂的轨迹运动,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高,且设备成本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主视图;
附图3为附图1的左视图;
附图4为机架向左移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机架沿水平移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机架沿垂直方向移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机架旋转加工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机架在角度模式下沿斜面水平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机架在角度模式下沿斜面垂直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机架摆动加工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求解A1B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求解AC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供油回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谭才,未经张谭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29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