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胶枪的驱动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45082.7 | 申请日: | 2007-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41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 发明(设计)人: | 哈利·索默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C11/00 | 分类号: | B05C11/00;B05C21/00;F16H2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6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枪的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时生活中,胶枪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装修工具,主要是对地板或者玻璃起密封作用的。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胶枪主要有手动、电动、气动三种驱动方式来实现打胶。例如最常用的手动驱动机构是利用两个棘爪机构,结构虽然简单但是打胶的时候操作者需要对胶枪使很大的力,才能把胶从胶筒中挤出。另一种市场上销售较多的是气动胶枪,由于采用气压为驱动力,所以当气压不够时会对操作者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且在驱动机构中还需要引入阀门等一系列的元器件,造成装配较为复杂,且安全性能有待考证。所以目前胶枪的发展趋势是采用电动驱动机构来实现打胶。目前使用最多的结构是电机带动齿轮齿条传动,例如美国US5775533号专利中介绍的,但是把整个活塞杆制造成齿条是比较麻烦的,而且由于齿条每个齿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胶枪在电机停下来后还会把剩下的齿的距离推出,使胶还会从胶筒中有少量的溢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鉴于此,就有必要对胶枪的驱动机构作进一步的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结构简单的胶枪的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胶枪的驱动机构,包括可沿其轴线X方向移动的活塞杆,还包括一个作钟摆运动的曲柄,所述曲柄可驱动设置在其上的第一、第二连杆沿大致平行于轴线X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第二连杆分别驱动第一、第二驱动杆作钟摆运动,所述第一、第二驱动杆滑动配接于所述活塞杆并交替驱动该活塞杆轴向运动。
所述第一、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枢轴设置在曲柄上,另一端分别枢轴设置在第一、第二驱动杆上。所述曲柄的运动中心位于第一、第二连杆与曲柄的枢轴点之间的连线上。
所述曲柄上枢轴设置有第三连杆的一端,该驱动机构还包括一个绕自身中心旋转的转盘,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枢轴设置在转盘的表面、偏离转盘旋转中心处。
所述曲柄的形状为三角形,第一、第二、第三连杆的一端分别枢轴设置在曲柄的三个角上。
所述第三连杆与曲柄的枢轴点到曲柄运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与曲柄的枢轴点到曲柄运动中心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第二驱动杆与胶枪的外壳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初始状态在弹簧的作用下第一、第二驱动杆和活塞杆之间自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胶枪的驱动机构,且各零件结构简单、易加工,整个机构操作简单、性能优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一驱动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于中间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二驱动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
1转盘 10转盘旋转中心 2第三连杆
21一端 22另一端 3曲柄
30曲柄运动中心 4a第一连杆 4b第二连杆
41a、41b一端 42a、42b另一端 5a第一驱动杆
5b第二驱动杆 6a、6b弹簧 7a、7b外壳侧壁
8活塞杆 9活塞盘 X 活塞杆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新型的胶枪驱动机构。在胶枪的外壳内部设置有一个可以绕其自身中心10旋转的转盘1,该转盘1可以被胶枪的电机驱动,也可以手动驱动其旋转。在转盘1的表面、偏离转盘旋转中心10处枢轴设置有一个第三连杆2。本实用新型中所有的枢轴结构都是通过销孔连接,所以下文不再另作描述。
图中在转盘1的上方设置有一个形状为三角形的曲柄3。该曲柄3可以绕其中心30作旋转运动,在其表面的三个角上分别枢轴设置有三个连杆。所述的第三连杆2的一端21枢轴设置在其中一个角上,另一端22枢轴设置在转盘1的表面,上文已提及。在曲柄3的另两个角上枢轴设置着第一、第二连杆4a、4b的一端41a、41b,其另一端42a、42b分别枢轴设置在第一、第二驱动杆5a、5b上。所述曲柄3的运动中心30位于第一、第二连杆4a、4b与曲柄3之间的枢轴点的连线上。所述第三连杆2与曲柄3的枢轴点到曲柄运动中心3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杆4a或第二连杆4b与曲柄3的枢轴点到曲柄运动中心30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50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汽车雨刷器
- 下一篇:风力发电机组防雷保护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