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二次补偿系统的汽化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40558.8 | 申请日: | 2007-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71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其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其安 |
| 主分类号: | F02M7/26 | 分类号: | F02M7/26 |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阿宝 |
| 地址: | 3252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二次 补偿 系统 汽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化器,尤其是具有二次进气补偿系统功能的汽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杂志上和市场上报道和出现的汽化器种类很多,其结构各异,但所有的汽化器的作用和原理基本相同,都是控制进入引擎的空气和油的混合气流,其中空气流是由油门的开度大小决定的,当你触动发动机的油门扳机的时候,你就是在控制进入引擎的空气的量;现有的汽化器,它包括有汽化器本体以及设置在汽化器本体内的油门调节螺钉、柱塞(同时也可以称为油门)、怠速调节油针、储油室和喉管,其对发动机供混合气是通过调节柱塞实现的,这种结构的汽化器在除怠速以外其它工况时不能向发动机提供新鲜空气,使发动机的混合气变稀,这样发动机的废气排放污染大,影响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特别是能够安装一种在发动机除怠速以外的其它工况时能向发动机提供新鲜空气,使发动机的混合气变稀的带二次补偿系统的汽化器。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二次补偿系统的汽化器,包括有汽化器本体以及设置在汽化器本体内的油门调节螺钉、柱塞、油杯、怠速调节油针、储油室和喉管,其特征在于:该汽化器另包括有一个与汽化器本体固定连接的二次补偿系统,所述的在汽化器本体的相对于油杯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旋架,该旋架固定在柱塞上,所述的旋架上表面设置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与二次补偿系统中阀7的阀门杆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旋架上与之一体的设置有一转臂,该转臂上设置有一与之活动连接的连接件;所述的汽化器本体上设置有固定安装孔。
有益效果:通过采用所述的在汽化器本体的相对于油杯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旋架,该旋架固定在柱塞上,所述的旋架上表面设置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倾斜面这种方案,则就可以通过该斜面对外设置在汽化器上的二次补偿系统内阀门杆进行同步调节,从而保证对发动机的除怠速以外的其它工况时能向发动机提供新鲜空气,使发动机的混合气变稀,减少发动机的废气排放;又由于所述的旋架上与之一体的设置有一转臂,该转臂上设置有一与之活动连接的连接件,这样可以方便的使旋架通过该连接件与外部器件连接;所述的汽化器本体上设置有固定安装孔,通过该安装孔把二次补偿系统安装在汽化器本体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2中二次补偿系统供气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具有二次补偿系统的汽化器,包括有汽化器本体1以及设置在汽化器本体1内的油门调节螺钉9、柱塞2、怠速调节油针10、油杯3、储油室4和喉管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汽化器另包括有二次补偿系统8,所述的在汽化器本体1的相对于油杯3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旋架6,该旋架6固定设置在柱塞2上,并与之联动配合,所述的旋架6的上表面有一个又低到高的倾斜面,该倾斜面的具体倾斜方向是根据汽化器上的柱塞2的转动方向和二次补偿系统8中阀门7的开启方式而定,当阀门7是阀门杆71上升时开启,即图4中的阀门杆71被顶起时阀门7打开,则斜面随柱塞2转动方向成由高到低倾斜,这时倾斜面的高起部逐步把阀门杆71顶起,从而打开阀门;本实用新型实施中,通过该倾斜面实现对设置在汽化器上的二次补偿系统8内阀门杆71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对发动机的除怠速以外的其它工况时能向发动机提供新鲜空气,使发动机的混合气变稀,减少发动机的废气排放;在本实用新型中,图5是与实施例1中旋架的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的一种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旋架6上与之一体的设置有一转臂61,该转臂61上设置有一与之活动连接的连接件62,这样可以方便的使旋架6通过该连接件62与外部器件连接;所述的汽化器本体1上设置有固定安装孔11,通过该安装孔11把二次补偿系统8安装在汽化器本体1上。
当然,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所叙的实施例,任何在基于本发明的总的发明思想所做出的任何改进或变通,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其安,未经陈其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05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条灯具的固定结构及串接结构
- 下一篇:对接入用户组播业务的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