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提高纱线质量的双S纺纱牵伸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27167.2 | 申请日: | 2007-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98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孙俊成;徐延明;刘建义;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同大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H5/22 | 分类号: | D01H5/22 |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玉峰 |
| 地址: | 261300山东省潍坊市昌邑***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纱线 质量 纺纱 牵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提高纺纱质量、降低纱线条干cv%值的纺纱牵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纺纱中多采用罗拉、皮辊、皮圈相配合牵伸的方式,其牵伸形式主要有平面牵伸和V型牵伸方式。但是当前人们采用的牵伸方式中,牵伸罗拉对牵伸区域内的须条纤维握持控制不理想,各处的摩擦点力度不好控制,导致不能够很好的实现对纤维运动的控制,尤其是对位于前牵伸区域和靠近前罗拉喂入处浮游区纱纤维运动的控制程度较低,这样导致纺纱成纱条干较差,纱的粗节、细节以及棉结等指标也不理想,严重的影响了纺纱成纱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够明显提高纺纱成纱质量、降低纱线条干cv%值的双S纺纱牵伸装置,并且该牵伸装置对纱线的粗节、细节以及棉结等指标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可提高纱线质量的双S纺纱牵伸装置,包括前罗拉、前皮辊、中罗拉、中皮辊、后罗拉、后皮辊、下销、上销,套装在上销和中皮辊上的上皮圈,套装在下销和中罗拉上的下皮圈,所述前皮辊相对前罗拉偏移前冲安装;所述上皮圈相对下皮圈偏移前冲安装;所述后皮辊相对后罗拉偏移前冲安装。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前皮辊相对前罗拉前冲距离a为4-5mm。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皮圈相对下皮圈前冲距离b为3-3.5mm。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后皮辊相对后罗拉前冲距离c为6-8mm。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下销下沉安装并与中罗拉表面最近距离为0.1-0.15mm。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前皮辊直径为28.5-29.4mm。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后皮辊31直径为28-29mm。
上述技术方案的可提高纱线质量的双S纺纱牵伸装置,由于是采用由前罗拉、前皮辊、中罗拉、中皮辊、后罗拉、后皮辊、下销、上销,套装在上销和中皮辊上的上皮圈,套装在下销和中罗拉上的下皮圈相互配合的纺纱牵伸,而且采用前皮辊相对前罗拉偏移前冲安装;上皮圈相对下皮圈偏移前冲安装;后皮辊相对后罗拉偏移前冲安装,这样就会使得前牵伸区内位于前罗拉前皮辊须条握持处至上销前端和下销前端皮圈须条握持处的须条呈S曲面,这实现了对位于前牵伸区和浮游区处须条多点摩擦力界的控制,并且位于中罗拉中皮辊须条握持处至后罗拉后皮辊须条握持处的须条也为S曲面,这也大大增大了对位于后牵伸区须条纤维运动的控制,通过前后牵伸区形成的双S曲面牵伸,使得整个纺纱牵伸区内的纤维运动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了纺纱的质量,降低了纺纱成纱条干cv%值,也使得纱线的粗节、细节以及棉结等指标有了较大的改善。同时前皮辊的前冲,也减少了纺纱加捻三角区的长度,减少了纱线毛羽的产生;而上皮圈的前冲则同时减小了须条浮游区的长度,防止了上皮圈上凹,减小了纤维浮游区,加强了对纤维的握持控制。下销下沉,方便上皮圈前冲的同时,也有利于前牵伸区须条形成S形弧状。采用本实用新型牵伸装置后成纱质量与非采用本实用新型成纱质量对比如表1、表2。
表1采用现罗拉牵伸装置成纱质量测试
表2采用本实用新型牵伸装置成纱质量测试
由表1和表2对比可得出,采用本实用新型牵伸装置后的成纱条干cv%值有了明显的降低,其细节、棉结、粗节等指标也得到了改善,成纱质量较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可提高纱线质量的双S纺纱牵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同大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同大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71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烘干机及烘干机用翻料装置
- 下一篇:振动按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