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砂泄油阀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11628.7 | 申请日: | 2007-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33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中国;郭建华;刘声龙;刘忠党;刘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中国 |
| 主分类号: | E21B34/14 | 分类号: | E21B34/14 |
| 代理公司: | 盘锦辽河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连伟 |
| 地址: | 110206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砂泄油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采油管式抽油泵生产用的防砂泄油阀。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采油多采用管式抽油泵进行采油生产,由于管式抽油泵泵挂管内的液体不能泄入井内,在生产作业时起泵挂管柱过程中易造成地面污染,而且油井不能正循环洗井,直接影响抽油泵的使用寿命和油井产量。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管式抽油泵辅助生产工具防砂泄油阀:它除泄油外还能在生产过程中减小作用于泵上的液柱压力,降低泵的漏失量,同时具有防气锁、防砂卡,环保、提高泵效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砂泄油阀,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式抽油泵泵挂管内的液体不能泄入井内,在生产作业时起泵挂管柱过程中易造成地面污染,油井不能正循环洗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砂泄油阀由抽油杆接箍、储砂缸、出油孔、阀瓣、卡槽、泄油管、密封塞、锁销、外管、内管、阀座、抽油杆组成;将阀瓣、密封塞分别套入抽油杆上,抽油杆接箍与抽油杆丝扣连接,内管与外管构成储砂缸,在内管中下部设有对称的出油孔,在密封塞下部设有三角形锁销,内管上部设有三角形卡槽,在内管与外管上部设有等距的三个泄油管,阀座与内管下部丝扣连接,当防砂泄油阀工作时,该阀上接油管下接管式抽油泵(由固定凡尔、游动凡尔、柱塞、泵体构成),油井下泵作业时,随抽油杆带入柱塞、阀瓣及密封塞整体进入泄油管后,利用锁销及卡槽将密封塞固定,封堵泄油管,完成抽油泵正常生产;在油井生产过程中,柱塞上行,阀瓣随之上行,液柱沿出油孔进入储砂缸,这时少量砂在这里进行沉降,无法回落到柱塞与泵筒之间,减少砂卡。液柱继续上行进入油管;柱塞下行,阀瓣随之下行并座封到阀座上,堵住出油孔,使油管内液柱压力作用于阀瓣顶部,使之无法作用于抽油泵,减少泵上压力,提高抽油泵的充满系数,防止气锁及完成对抽油泵的保护;油井需要正循环洗井或起泵挂作业时,只要上提抽油杆,使密封塞解封,露出泄油管,使泵挂管内的液体随泄油管流入到油井套管内,完成泄油功能,并可通过泄油管实施正循环洗井。
本实用新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具有在生产过程中减小作用于泵上的液柱压力,降低泵的漏失量,同时具有防气锁、防砂卡、环保、提高泵效、延长抽油泵使用寿命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抽油杆接箍,2、储砂缸,3、出油孔,4、阀瓣,5、卡槽,6、泄油管,7、密封塞,8、锁销,9、外管,10、内管,11、阀座,12、抽油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防砂泄油阀由抽油杆接箍1、储砂缸2、出油孔3、阀瓣4、卡槽5、泄油管6、密封塞7、锁销8、外管9、内管10、阀座11、抽油杆12组成;将阀瓣4、密封塞7分别套入抽油杆12上,抽油杆接箍1与抽油杆12丝扣连接,内管10与外管9构成储砂缸2,在内管10中下部设有对称的出油孔3,密封塞7下部设有三角形锁销8,内管10上部设有三角形卡槽5,在内管10与外管9上部设有等距的三个泄油管6,阀座11与内管10下部丝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中国,未经刘中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16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