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功率LED杯灯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06664.4 | 申请日: | 2007-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20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 发明(设计)人: | 诸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建平 |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V29/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00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led 杯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具,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LED杯灯。
背景技术
在全球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各国都在积极的寻找各种节能产品,开发各种新能源。尤其是在照明领域,LED(发光二极管)由于其节能、环保、寿命长、光效高、无辐射、抗冲击等优点,而备受瞩目。
虽然LED作为照明应用普遍被看好,但是其散热问题和发光效率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LED的制造商和应用,尤其是散热问题,直接关系到其亮度、光衰、稳定性、使用寿命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许多应用方面的厂家都在为解决LED的散热问题而大动脑筋。其中,在专利公开号为CN1407271A的LED芯片荧光照明灯实用新型专利中,将LED镶嵌在灯罩内的灯芯柱上,通过灯座内的驱动电源驱动LED发光。显然该专利没有很好的考虑到LED的散热问题,单靠灯座下的圆周散热孔仍无法满足大功率LED的散热,因此LED只能采用低功率型的,无法采用大功率的LED,限制了灯具的亮度以及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改进灯杯结构来提高散热和导热效率的大功率LED杯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措施是:在杯体内底部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插孔,所述的LED固定在部分或全部的插孔中。
所述的杯体底部或LED周围固定有透镜。
所述的杯体和灯头可以采用一体结构。
所述的杯体表面设置有散热片。
所述的灯头为螺纹型、卡口型或插针型结构。
所述LED的基座为圆柱体状结构。
所述杯体或基座的材料为铝、锌、铜、陶瓷、铝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散热片为横向分布、纵向分布或不规则分布。
所述杯体的底部和LED连接处灌封有环氧树脂或硅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杯体表面分布有散热结构,LED和杯体直接采用机械接触,导热性能良好,LED产生的热量能够有效的通过散热结构,进行散热,能够减缓LED的光衰,提高了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灯头采用螺纹、卡口或插针型等标准结构,能够使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灯座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安装,而不用进行结构的变化,替换简便。
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是否加装透镜。如果需要比较大的照射范围,则可以不安装透镜,利用杯口内壁的反光层进行反光即可;如需要进行长距离的透射,则可以加装透镜,使光线汇聚射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LED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LED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杯体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杯体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剖面示意图
图号说明
1—LED 2—杯体
3—灯头 4—绝缘体
5—驱动电源 6—镜
11—LED晶片 12—基座
13—线路板 14—导线
15—硅胶 121—凸起
122—反光碗 21—散热片
22—凹槽 23—插孔
24—导线孔 25—通孔
26—透镜孔 27—反光膜
7—绝缘件 8—焊锡
61—透镜插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优选光源的剖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基座12一端设置有凸起121,并在凸起121上设置有一类似倒圆台状结构的反光碗122,LED晶片11固定在反光碗122内,反光碗122内壁上涂布有一反光材料层,以增加光线的出射率。线路板13对应于基座12的凸起121,固定安装在基座12上。LED晶片11通过导线14将电极引出至线路板13,并用硅胶15对其灌封,以保护导线14和LED晶片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建平,未经诸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66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