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压器的组合式线架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02657.7 | 申请日: | 2007-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51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梁适安;黄敬文;卓茂盛;石训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组合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绕线架,尤指一种变压器的组合式线架。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电子线路中必要的组成元件,鉴于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安规要求,惟有通过安规认证才能被采用,而世界各国的安规(分为美规及欧规)中,特别针对绕组线圈至铁芯间的沿面距离(creepage distances)加以规范,乃是指从绕组线圈缠绕后缘面至铁芯的距离,该沿面距离随安规级数的不同而有最小安全距离的规定,如果沿面距离小于规定值,表示绕组线圈离铁芯太近,且鉴于前述的电路设计日新月异,变压器也要面对并因应初级侧的高压输入,当高压输入时,高压电可能从初级侧绕组线圈借由邻近铁芯的导电性进而直接越过到次级侧绕组线圈,从而造成漏电甚至损坏电路中的其它电器元件。此外,绕组线圈与铁芯过于接近而导致沿面距离不足也容易造成高压绕组线圈跨至低压绕组线圈,导致电路损坏的情形。
为此,市面上出现多种组合式绕线架,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251273号揭露一种“中高频变压器的组合式线架”,其线架是由内套筒以及外套筒所组成;其中,该内、外套筒于相对位置设有接脚座,该接脚座上设有接脚供连接线圈出头;该内、外套筒的两端都一体地设有固定沿面,并且该外套筒的筒壁设有若干环槽。
然而,上述“中高频变压器的组合式线架”虽运用内、外套筒来分离初级侧与次级侧的绕组线圈,但设于外套筒的绕组线圈与铁芯的沿面距离仍可能因距离过近而漏电传导至铁芯,造成电力损耗,此外仅由绝缘胶带来绝缘阻隔绕组线圈与铁芯,容易造成绝缘胶带破损而产生弧光放电效应,确实有对其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一绝缘壳体绝缘阻隔变压器的绕组线圈与铁芯,借此避免绕组线圈因漏电而直接导通铁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压器的组合式线架,适用于提供多个绕组线圈与铁芯组合以构成磁性变压器,包括有:一绕线座主体,为提供铁芯穿设的中空绝缘柱体且在柱体外表面设有多个提供多个绕组线圈环设的绕线槽;及绝缘壳体,在该绕线座主体与该绝缘壳体间设有接合结构,使得该绕线座主体与该绝缘壳体形成组合状态,并在该绝缘壳体的一侧具有与铁芯相连接的表面,且在该绝缘壳体的相对另一侧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与该绕线座主体的绕线槽形成一容置绕组线圈的容置空间,从而使绕组线圈与铁芯分别位于绝缘壳体的相对两侧,以达成绝缘阻隔铁芯与绕组线圈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线架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的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的剖面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组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变压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变压器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2、图3-1、图3-2、图4及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线架外观立体示意图、结构分解示意图、结构分解剖面示意图、组合状态剖面示意图、变压器结构分解示意图及变压器组合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的组合式线架,适用于提供多个绕组线圈3与铁芯4组合以构成磁性变压器,于本实施例中,磁性变压器是一立式磁性变压器,且绕组线圈3是包含有一初级侧绕组线圈30及一次级侧绕组线圈32,铁芯4是包含有一EE型的上铁芯40与下铁芯42,该组合式线架包括有:
一绕线座主体1,是一提供铁芯4穿设的中空绝缘柱体且于柱体外表面设有多个用以提供多个绕组线圈3环设的绕线槽10,于本实施例中,绕线槽10是包含有一用以环设初级侧绕组线圈30的第一绕线槽100及一用以环设次级侧绕组线圈32的第二绕线槽102,且该绕线座主体1仅于柱体的下端设有一脚位排列结构14,绕线座主体1的柱体外表面是具有一设于第一绕线槽100与第二绕线槽102相互间的第一隔离结构12以分隔初级侧绕组线圈30与次级侧绕组线圈32;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全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26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水中剥离的层状多氢氧化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驱动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