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排放空气的回流的直立式真空吸尘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94828.5 | 申请日: | 2007-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8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 发明(设计)人: | 黄允燮;郑铭淳;刘东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47L5/12 | 分类号: | A47L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明星;常桂珍 |
| 地址: | 韩国光***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排放 空气 回流 立式 真空 吸尘器 | ||
1、一种直立式真空吸尘器,包括:
吸入嘴单元;
入口,形成在吸入嘴单元的底表面上;
喷射路径,靠近入口设置,喷射路径朝着被清洁的表面喷射空气;
吸风电机,安装在吸入嘴单元中,吸风电机产生吸力以通过入口吸入空气和灰尘;
主体,结合到吸入嘴单元,并且与吸风电机流体连通,主体被构造成利用离心力从通过入口吸入的空气中分离灰尘、收集灰尘并将空气排放到吸入嘴单元,
其中,从主体排出的空气流过吸风电机,然后所述空气通过喷射路径从吸入嘴单元被喷射向被清洁的表面,接着通过吸风电机被吸入到吸入嘴单元的入口中,从而使被排出的空气的一部分在真空吸尘器中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主体包括:
框架,其下端铰接到吸入嘴单元;
把手,设置在框架的上端;
灰尘收集单元,安装在框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灰尘收集单元包括:
旋风部分,所述旋风部分具有圆柱形;
流入口,设置在旋风部分的一侧,以使被吸入的空气产生旋转力;
灰尘罐,可拆卸地结合到旋风部分的下侧,所述灰尘罐收集从被吸入的空气中分离出并且由于重力而从旋风部分下降的灰尘;
排放管,穿透灰尘罐的底表面,并且靠近灰尘罐的中间垂直延伸,排放管朝着吸入嘴单元排放被吸入的空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立式真空吸尘器,还包括导向管,所述导向管使灰尘收集单元和吸入嘴单元流体连通,并且吸入嘴单元安装在被铰接到吸入嘴单元的框架的下端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立式真空吸尘器,还包括设置在排放管与导向管之间的第一过滤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吸入嘴单元包括:
盒体;
电机室,设置在盒体上,电机室容纳吸风电机;
排放路径,设置在盒体中,与喷射路径流体连通,排放路径将从电机室排出的空气引导到盒体的前部;
至少一个喷射孔,形成在喷射路径的末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喷射路径朝着盒体的后部以预定曲率向内弯曲,从而所述至少一个喷射孔朝着入口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吸入嘴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排放路径中的第二过滤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吸入嘴单元还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入口内部并由吸风电机驱动的旋转刷,所述旋转刷对附着到被清洁的表面上的灰尘产生冲击,并且在旋转的同时使灰尘与被清洁的表面分离。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立式真空吸尘器,还包括与灰尘收集单元流体连通的空气再吸入通道,所述空气再吸入通道将从吸入嘴单元排出的空气和载有从被清洁的表面上的灰尘的被吸入的空气一起引导到灰尘收集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直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空气再吸入通道包括:
第一连接管,其一端与吸入嘴单元的入口流体连通;
柔性软管,其一端结合到第一连接管,柔性软管被设置到吸入嘴单元的外部;
第二连接管,其一端与柔性软管流体连通,其相对端与灰尘收集单元流体连通。
12、一种直立式真空吸尘器,包括:
用于容纳空气和来自被清洁的表面上的灰尘的部件,设置在吸入嘴单元中;
用于产生吸力以吸入空气和灰尘的部件,所述用于产生吸力的部件位于所述用于容纳空气和灰尘的部件内;
用于将灰尘与空气分离的部件,设置在结合到吸入嘴单元的主体内;
用于收集灰尘的部件,设置在主体内;
用于将空气排放到用于容纳空气和灰尘的部件中的部件,从而所述空气的一部分通过直立式真空吸尘器再循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所述用于将灰尘和空气分离的部件包括用于形成旋风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空气中分离灰尘的部件。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立式真空吸尘器,还包括用于过滤来自所述用于将灰尘与空气分离的部件的空气的第一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48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皱纹改善剂
- 下一篇:杂环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