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替代型烟草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85382.X | 申请日: | 2007-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1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林 |
| 主分类号: | A24B15/16 | 分类号: | A24B15/16;A24D1/18;A24B3/00;A24B15/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54000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替代 烟草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草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替代型烟草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吸烟在我国大约有400多年的历史,烟草加工方法一般是将新鲜大烟叶从地里采下后,经过晒、晾、烤或半捂半烤、半晒半烤、半晾半晒、复烤、切丝、调味等不同工艺的混合调制,最终形成品质、包装各异的烟丝、烟卷等多种烟草。无论哪类烟草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焦油、尼古丁、3.4-苯丙芘等多种致癌成份,引发人体虚弱而罹患疾病。许多嗜烟者已深受其害,但由于人们对烟的嗜好和生活习惯,多数人想戒又戒不掉,据统计在所有戒烟成功的烟民中,多达80%的人戒而复吸。多年来人们为了减少吸烟的危害,在制烟过程中添加各种药物或植物来替代烟叶制烟,但目前这些烟草替代品的效果并不显著,有的成分过多,制备工艺复杂,有的成本高且存在异味,不易为吸烟者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为克服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不含尼古丁等有害物质的替代型烟草,能克服普通香烟引发身体虚弱而患病的缺点,为吸烟者寻求一种烟草替代品,最终实现减少吸烟带来的危害和控制吸烟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替代型烟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替代型烟草的烟丝成份按照重量份数比茶叶∶薄荷∶焙烤榛子粉=1∶0.01-0.8∶0.01-0.5混合烤制而成。
作为本发明替代型烟草的一种改进,茶叶∶薄荷∶焙烤榛子粉的重量份数比为1∶0.2∶0.05。
本发明替代型烟草生产制作方法:茶叶、薄荷分别经杀青风干后紧压成饼状,制成“板烟”,切成烟丝状,然后将烟丝状茶叶、薄荷、焙烤榛子粉按照重量份数比1∶0.01-0.8∶0.01-0.5混合掺配调味后置烤箱中,温度90-100℃烤制80-95分钟,即制得本发明替代型烟草。
本发明替代型烟草每100克含茶多酚1-30克、多不饱和脂肪0.1-15克、乙酸薄荷酯0.01%~2.5%。茶多酚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肿瘤;薄荷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I-薄荷醇、I-薄荷酮及薄荷酯类等,性凉、味辛,具有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功能,可用于头痛目赤、喉痹口疮、胸胁胀闷等;焙烤榛子粉中含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抗衰老,促进人体对有害的衰老物质自由基的代谢。茶多酚、多不饱和脂肪酸酸、乙酸薄荷酯等植物化学成份,相互协同提高免疫;薄荷辛凉,清利头目利咽喉。本发明配方科学严谨,香气辛凉芬芳、气味醇和,弹性、韧性、燃烧性良好,方便安全不成瘾,无腥辣苦涩等刺激气味,为吸烟者寻求到了一种烟草替代品,指明了健康吸烟方向,最终实现减少吸烟带来的危害和控制吸烟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首先将茶叶、薄荷分别经杀青后紧压成饼状,制成“板烟”,然后将制成的“板烟”切成烟丝状,成为替代型烟草的主烟丝,最后将100g烟丝状茶叶、20g烟丝状薄荷与5g榛子粉混合掺配调味后置烤箱中,在100℃烤制90分钟,即得替代型烟草。
实施例2:
首先将茶叶、薄荷分别经杀青后紧压成饼状,制成“板烟”,然后将制成的“板烟”切成烟丝状,成为替代型烟草的主烟丝,最后将100g烟丝状茶叶、80g烟丝状薄荷与50g榛子粉混合掺配调味后置烤箱中,在90℃烤制95分钟后,卷制成烟卷即可。
实施例3:
首先将茶叶、薄荷分别经杀青后紧压成饼状,制成“板烟”,然后将制成的“板烟”切成烟丝状,成为替代型烟草的主烟丝,最后将100g烟丝状茶叶、1g烟丝状薄荷与1g榛子粉混合掺配调味后置烤箱中,在95℃烤制85分钟后即可。
实施例4:
首先将茶叶、薄荷分别经杀青后紧压成饼状,制成“板烟”,然后将制成的“板烟”切成烟丝状,成为替代型烟草的主烟丝,最后将100g烟丝状茶叶、50g烟丝状薄荷与20g榛子粉混合掺配调味后置烤箱中,在100℃烤制90分钟后,卷制成烟卷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林,未经张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53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