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射频识别系统可并行识别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76734.5 | 申请日: | 2007-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5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必胜;杨东凯;张其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H04B1/707;H04L12/40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识别 系统 并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一个射频识别系统(RFID系统)中提高防碰撞性能的方法,是一种射频识别系统可并行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ldentification)是一种利用无线电反向散射传输实现物件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Auto-ID)的技术。近年来,在许多业务领域中,如生产过程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和运输、分销和零售、交通运输控制等系统中得到了很大的传播。在此情况下,RFID的目标是广泛地提供关于个人、动物、物体及货物的信息。
RFID系统由应答器及阅读器两个部分组成。应答器是RFID系统中的数据载体,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应答器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获得能量而激活,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反向散射发送给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后,将应答器编码等数据通过接口与控制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同时执行来自应用系统软件发来的命令,实现相应的应用功能。
阅读器在对应答器进行射频识别过程中,在阅读器的天线辐射场内有许多个应答器时,应答器之间会发生碰撞,即多个应答器同时发送信号,争用信道,信号之间互相干扰。这种情况在仓库进出口统计系统中,多个带有标识的商品被同一阅读器同时查询很常见。解决这类问题涉及到防碰撞技术,对防碰撞技术设计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着射频识别系统的性能。解决防碰撞问题的方法通常用树搜索和碰撞随机退避算法来实现。这些算法在需要读取应答器的数目较大时响应时间相对较长,实时性较差。这对于在物品的数目很大且读取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传统的单纯通过树搜索或者碰撞随机退避算法的RFID防碰撞方法就不能满足要求。另一方面,随着RFID应用的不断深入,应答器中携带的信息也会越来越多,阅读器与应答器之间的数据通信量也越来越大,信息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一种高效率且快速识别的RFID防碰撞机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射频识别系统可并行识别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且识别效率高,同时,利用了时分与码分各自的优点,扩频码的利用率高,抗干扰性能强,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及抗多径干扰能力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射频识别系统可并行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阅读器将帧时隙ALOHA帧长L及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码长M设置在查询命令的参数中,所述帧长L及码长M均为正整数,并发送查询命令,启动识别;
步骤2、根据所述的OVSF码长,每个应答器随机生成一个OVSF码索引号(0到M-1之间),并查OVSF码组表确定需要的OVSF扩频码,对应答标识数据进行扩频调制,产生应答信号;
步骤3、应答器在帧时隙ALOHA协议控制下发送应答信号给阅读器;
步骤4、根据所述的OVSF码长,阅读器查OVSF码组表确定所有需要的OVSF解扩码,以帧时隙ALOHA方式查询应答器,对接收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应答信号解扩处理,并进行防碰撞识别,得到应答标识;
步骤5、阅读器发送包含所述应答标识的确认命令,应答器接收到与自己识别号码相符的确认命令就进入确认状态,否则进入仲裁状态;
步骤6、阅读器再发送读取命令,如果参数中不包含指定应答器的识别号码,此时所有处于确认状态的应答器均采用前面各自产生的OVSF扩频码,对自己需要传送的所有数据进行扩频调制并发送,发送完之后,应答器返回到初始状态;如果参数中包含指定应答器的识别号码,此时所有处于确认状态且与指定识别号码相符的应答器均采用前面产生的OVSF扩频码,对自己需要传送的所有数据进行扩频调制并发送,发送完之后,应答器返回到初始状态;
步骤7、阅读器判断当前ALOHA帧是否结束,若是,则执行步骤9;
步骤8、阅读器发送继续查询命令,执行步骤3;
步骤9、阅读器发送查询调整命令,执行下一帧的识别。
所述步骤1中的OVSF码长为2k,k取值为0到7的正整数.
所述步骤2中OVSF码组表预先存储在应答器中,应答器使用OVSF码在扩频调制之前,先进行密勒编码调制,使得数据成为有利于碰撞检测的双极性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67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MP4作为电子音像导游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表的通信模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