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浆帷幕法防治大直径深孔钻孔灌注桩漏浆和坍孔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68516.7 | 申请日: | 2007-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3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 发明(设计)人: | 杨齐海;王喜良;高兴泽;刘晓阳;王鹤;马永强;周启辉;张红涛;张建兵;贾卫中;张继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62 | 分类号: | E02D5/6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俞鸿 |
| 地址: | 430050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帷幕 防治 直径 钻孔 灌注 桩漏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直径深孔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注浆帷幕法防治大直径深孔钻孔灌注桩漏浆和坍孔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迅速发展,大直径深孔钻孔灌注桩桥梁基础被广泛采用。其施工受现场设备和地质条件限制,钢护筒往往不能插打深入至不透水密实层,在粉砂、流砂、卵石土等松散透水层中钻进时,较易漏浆,如现场泥浆指标控制不好、钻进速度较快或潮汐地区未及时补浆使孔内水头高度不够,甚至会出现较严重的坍孔事故。大直径深孔钻孔钻孔灌注桩出现漏浆和坍孔事故常规的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加大泥浆浓度,在孔内抛埋锯未和水泥进行堵漏;回填片石和粘土的混合物至坍孔处上1~2m,用冲击锥反复冲击挤密孔壁;回填砂和粘土的混合物至坍孔位置待回填物静置密实后再钻孔。常规处理方法存在耗时长、费用高、后续钻孔仍可能再次发生漏浆或坍孔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速度快,费用低的注浆帷幕法防治大直径深孔钻孔灌注桩漏浆和坍孔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注浆帷幕法防治大直径深孔钻孔灌注桩漏浆和坍孔的方法,它是在钻孔桩钢护筒外围设置注浆定位圈,在钢护筒与注浆定位圈之间沿圆周间隔钻注浆孔,将水泥浆注入灌注注浆孔内,让浆液充分扩散填充缝隙并与松散透水层固结,形成强度较高的防水帷幕。
钻孔桩钢护筒内填注砂。所述注浆定位圈设置1~4圈,每圈注浆定位圈内均开设注浆孔。
该方法可以处理大直径深孔钻孔灌注桩的漏浆和坍孔事故,其水泥浆浆体注入松散透水层,并与其混合固结,填充缝隙,形成了一圈强度较高的止水帷幕,堵漏效果好,处理彻底,后续施工不会再出现漏浆和坍孔等事故,且施工速度快,投入少,能大大降低事故的处理费用。同时该方法还可以用于在粉砂、流砂、卵石土等松散透水层中钻进时防止漏浆和坍孔事故的出现。
附图说明
附图 注浆帷幕法施工时的注浆孔及定位圈平面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用于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解释,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列实施例的描述。
如附图所示,钢护筒2的外围设置注浆定位圈3,注浆定位圈3在平面内可设置1~4圈,在立面可间隔设置1到3层。注浆定位圈3内沿圆周间隔钻注浆孔1。
具体的施工如下:
1、在事故孔内用砂回填至漏浆或坍孔位置以上1m;
2、在钢护筒2外侧布设2~3道注浆孔钻杆定位圈3,定位圈3是和钢护筒2同心的圆环,直径比钢护筒2直径大0.3~1m即定位圈到钢护筒的宽度或定位圈之间的宽度为:0.15~0.5米,注浆孔1在钢护筒2周圈均匀布置,相邻注浆孔1的孔间距不超过0.5m,注浆孔1钻杆固定在定位圈3上。
3、采用地质钻机在注浆孔1位置钻小孔直至不透水密实层1~2m,现场拌制水泥浆,用压浆泵通过钻杆自下向上进行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2~0.5MPa之间,使水泥浆充分扩散与软弱透水层固结,注浆过程中根据压力变化缓慢提升钻杆,钻杆提升速度不超过0.5m/min,注浆直至钢护筒2底口1m以上结束,即所注浆高度不低于钢护筒底口以上高度1米。
4、逐孔逐环进行作业,直到所有注浆孔1注浆完毕。待水泥浆抗压强度达到3MPa以上,此时,在钢护筒外图形成强度较高的防水帷幕。防水帷幕能有效地防止漏浆,对坍孔实现治理。再恢复钻孔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85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