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转电机的定子线圈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61868.X | 申请日: | 1997-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4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 发明(设计)人: | 泷川秀记;美藤亘;筑地真;盐田裕基;高田志郎;浦川伸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K3/34 | 分类号: | H02K3/34;H02K3/4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以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电机 定子 线圈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97180532.6、申请日为1999年6月10日、发明名称为“回转电机的定子线圈”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转电机的定子线圈,该回转电机是由在定子线圈装配到定子铁芯槽内的状态下进行树脂浸渍及固化的全浸渍方式制造的。
背景技术
通常,在高压回转电机定子线圈的制造方法中有两种线圈浸渍方式,即先使定子线圈单件进行树脂浸渍、再通过热压进行加热固化、然后组装在定子铁芯槽内并连线的单件浸渍方式和先将树脂浸渍前的定子线圈装入定子铁芯槽内并连线后再进行树脂浸渍、固化的整体浸渍方式。就整体浸渍方式来说,由于定子线圈和定子铁芯浸渍树脂后紧密地固结在一起,线圈整体的机械刚度高,并且定子线圈和定子铁芯间的热阻抗比由单体浸渍方式加工所得产品的热阻抗小,所以与单件浸渍方式相比能有效抑制运行过程中因定子线圈导体发热而引起定子线圈温度的上升。此外,由整体浸渍方式加工时,浸渍及固化工序一次完成,所以具有能够缩短制造工艺的优点。
另一方面,由整体浸渍方式加工的回转电机可实现小型、大容量化,所以又出现了增大定子线圈导体电流密度的趋势,这样,定子线圈的发热量也增加了,通常,回转电机运行时定子线圈导体产生的热能成了一种驱动力,使定子线圈表面和定子铁芯槽之间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剪切应力。随着定子线圈导体发热量的增加,上述剪切应力也增大,因此就出现了定子线圈对地绝缘层内发生脱落和龟裂等缺陷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作为减缓定子线圈对地绝缘层内发生剪切应力的方法,提出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在先申请日本特愿平8-120222号说明书中进行了阐述,即提出了在定子线圈对地绝缘层外周缠卷非粘接带的方法。
图9是上述现有定子线圈的说明图,图中表示了高压回转电机中使用定子线圈时铁芯槽的出口部位结构。图中,1是定子铁芯,13是定子线圈、13a是上部线圈、13b是下部线圈、3是定子线圈导体、4是定子线圈对地绝缘层、5是楔形压块、6是中间填充物、7是定子铁芯槽、8是导电性非粘接带、9是半导电性带。
图10是上述导电性非粘接带8长度方向上局部示意说明图,该导电性非粘接带8作了单面防电晕处理。图11是定子铁芯槽7内装配的现有定子线圈配置状态说明图。
也就是说,在定子线圈导体3的周围按设定层数缠卷有云母带以形成定子线圈对地绝缘层4,将单面进行了防电晕处理的导电性非粘接带8(如图10所示)的进行了防电晕处理的面14对着定子线圈对地绝缘层4一侧并与定子线圈对地绝缘层4表面呈半重迭状态缠卷,其上再以半重迭状态缠卷半导电性带9。
把上述定子线圈13插入定子铁芯槽7中并压入楔形压块5将定子线圈13固定后,进行电气、机械地连接各定子线圈13的接线,然后进行树脂浸渍及固化处理。
导电性非粘接带8上进行了防电晕处理的面与定子线圈对地绝缘层4的表面之间经过树脂浸渍坚固地粘接在一起,而未进行防电晕处理的面与半导电性带9之间形成了当施加了一定大小的剪切力时即可脱模的结构。
因此,上述定子线圈对地绝缘层4和定子铁芯槽7之间产生的剪切应力由于半导电性带9和导电性非粘接带8的脱模而得到减缓,所以在上述定子线圈对地绝缘层4上不产生剪切力,从而能够防止定子线圈对地绝缘层4内脱落和龟裂的发生。
由于上述导电性非粘接带8,定子铁芯1和定子线圈13的表面得以电连接,所以上述结构还能够防止表面电晕放电的发生。
但是,在上述回转电机的定子线圈中,由于导电性非粘接带8使用了氟化物薄膜,该薄膜对于浸渍树脂的可润性极差,如图11所示在薄膜之间缠卷部位发现因薄膜的紧密贴合而产生了密封效果,这样就降低了浸渍树脂的定子线圈对地绝缘层4的树脂浸渍性。因此,定子线圈对地绝缘层4中易于出现树脂未浸渍部分,其结果是会出现定子线圈机械强度以及电气特性降低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期具有下述优良特性的回转电机定子线圈,即不降低定子线圈对地绝缘层的树脂浸渍性,使定子线圈对地绝缘层和定子铁芯槽之间保持有脱模性并能防止表面电晕放电的发生。
发明的公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18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乙烯复合材料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高转速条件下工作的离心叶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