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离源及其在质谱或离子迁移谱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58717.9 | 申请日: | 2007-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2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洋;董璨;王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J49/10 | 分类号: | H01J49/10;H01J49/26;G01N27/62;G01N30/72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 驰;周秀梅 |
| 地址: | 116023***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离 及其 离子 迁移 中的 应用 | ||
1.一种电离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放电载气,正、负放电电极,限流电阻,限流电阻和正、负放电电极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的正、负电极串联,组成一串联电路;常压下的放电载气通入正、负放电电极间,利用大气压下的辉光放电作为电离源,能够更加有效地电离化合物,提高仪器的灵敏度和测量化合物的范围;
大气压下的辉光放电由加在两极的直流电压以及外电路的限流电阻来实现,所述由直流电源提供的辉光放电电流在1.0毫安-500毫安,外电路的限流电阻的阻值根据放电电流而变,在1KΩ-5M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离源,其特征在于:大气压下的辉光放电是由放电两极间电晕放电向火花放电过渡时激发的,正、负放电电极采用针板式、线板式或线筒式结构来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离源,其特征在于:正、负放电电极间的距离为0.5mm到3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离源,其特征在于:放电载气为空气、氮气、氦气、氖气、氩气或氪气。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电离源在质谱或离子迁移谱中的应用,大气压下的辉光放电作为离子迁移谱的电离源,能够避免使用放射性电离源,提高离子迁移谱的灵敏度,拓宽离子迁移谱测量化合物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离源在质谱或离子迁移谱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大气压下的辉光放电作为离子迁移谱的电离源时的电离与检测过程为:首先大气压下的辉光放电电离放电载气产生试剂离子,试剂离子被引出进入反应区,与待测样品发生分子离子反应,使待测样品得到电离,得到的样品离子通过脉冲开启的离子门进入迁移管,在迁移管中根据其迁移率的不同得到分离,最后进入法拉第筒,被信号接收与检测系统接收与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871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ZigBee的无线变送器通讯圆卡
- 下一篇:基于位置信息的跨层路由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