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性聚苯醚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51560.7 | 申请日: | 2007-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7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 发明(设计)人: | 吕新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1/12 | 分类号: | C08L71/12;C08K13/02;C08L53/02;C08L27/18;C08K5/5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桐;刘国平 |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聚苯醚 树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燃性聚苯醚树脂组合物,还涉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线电缆包覆材料为聚氯乙烯(PVC)或者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材料。由于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制作电线电缆包覆的材料要求满足ROHS(《关于限制在电子电器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环保检测,而且不能含有卤素。而PVC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卤素,在燃烧时会释放出有毒气体,从而对环境产生破坏并毒害人体健康。另外,EVA材料的耐热温度很低,不能适应较高温度的工作环境。而且,一些电线电缆的工作环境决定了作为电线电缆材料必须能够在高温高湿环境以及盐雾、油脂等腐蚀环境下工作,如用作汽车发动机周围电线的包覆,就要求必须能够长时间在高温以及油性腐蚀型环境下连续工作。
因此,需要寻求符合环保要求,并且具有较高的热变型温度,可在高温高湿以及盐雾、油脂等腐蚀环境下使用的电线、电缆包覆材料,用来替代目前的PVC与EVA线材包覆材料。
聚苯醚树脂(PPO)是世界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以其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热性和电气绝缘性,以及吸湿性低、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高温下的耐蠕变性优异等优点在汽车、电子电气和办公设备/电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且由于PPO树脂具有相对密度小、质量轻、线壁薄等特点,因此可以用来替代PVC和EVA线材包覆材料用于高温高湿以及盐雾、油脂等腐蚀环境。
CN1970610A中公开了一种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聚乙烯、改性聚苯醚、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无卤阻燃剂和加工助剂,无卤阻燃剂为微胶囊包覆红磷及氮系阻燃剂的混合物。该组合物由于加入了与改性聚苯醚相容性较差的聚乙烯,且聚乙烯与改性聚苯醚树脂的熔点相差近100℃,将他们混合会直接降低树脂组合物的力学性能,另外所采用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与改性聚苯醚以及阻燃剂的相容性也不好,因此造成组合物树脂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低,从而易导致组合物树脂出现龟裂、分层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无卤阻燃树脂组合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高的阻燃性聚苯醚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该阻燃性聚苯醚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燃性聚苯醚树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主体树脂、增韧剂和无卤阻燃剂,其中,所述主体树脂为聚苯醚树脂或苯乙烯改性的聚苯醚树脂,所述增韧剂为马来酸酐或琥珀酸酐接枝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或者马来酸酐或琥珀酸酐接枝的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阻燃性聚苯醚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主体树脂与增韧剂和无卤阻燃剂混合,在190-250℃的温度下挤出造粒,其中,所述主体树脂为聚苯醚树脂或苯乙烯改性的聚苯醚树脂,所述增韧剂为马来酸酐或琥珀酸酐接枝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或者马来酸酐或琥珀酸酐接枝的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本发明提供的聚苯醚树脂组合物,由于采用了聚苯醚树脂或苯乙烯改性的聚苯醚树脂作为主体树脂,并且采用了马来酸酐或琥珀酸酐接枝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或者马来酸酐或琥珀酸酐接枝的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作为所述组合物的增韧剂,使该增韧剂与聚苯醚树脂的相容性更好,从而可以有效地使所述组合物获得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使所述组合物的拉伸强度可达到24MPa,断裂伸长率可达到450%。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树脂不易出现龟裂、分层等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阻燃性聚苯醚树脂组合物含有,主体树脂、增韧剂和无卤阻燃剂,其中,所述主体树脂为聚苯醚树脂或苯乙烯改性的聚苯醚树脂,所述增韧剂为马来酸酐或琥珀酸酐接枝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或者马来酸酐或琥珀酸酐接枝的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15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抗菌外墙涂料的制造工艺
- 下一篇:用乙醇取代汽油提取皂素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