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清漂网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49877.7 | 申请日: | 2007-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1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 发明(设计)人: | 单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单发成 |
| 主分类号: | E02B15/04 | 分类号: | E02B1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4600重庆市奉***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清漂网 | ||
1、技术领域:每条江河,在汛期都有不计其数的浪渣、动物尸体、泡沫等漂浮物顺江漂流至下游入海。这些漂浮物经水浸泡后不但发嗅,污染环境,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发电站发电和行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加了很多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白色污染。尽管政府出台了很多环保政策,但一到洪水来临,还是有很多的漂浮物,漂流在江河中。特别是发生地质灾害时更为严重;另外,有的湖泊也发生有害植物成灾,如太湖今年就出现了大量的依藻成灾。以上的大量漂浮物得全部干净的清除。要彻底干净的清除上述漂物,环卫清漂网就是一种清理上述漂浮物的先进的工具,简称清漂网。它能干净的清除江、河、湖泊和海面的水面漂浮物,保护环境卫生和电站的进水过滤。
2、技述背景:三峡水库除了保护环境外,还有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干净的清除漂物,不能有漂浮物进入大坝的发电水泵,阻塞水泵。因此,三峡大坝除了发电站进水口装有钢板的过滤网外还在上游库区十多个县,每个县都设有几十条机动船打捞漂浮物。奉节从口前到白帝城15公里中就有40条机动船清漂,他们目前使用的是用渔舀子把浪渣往船上舀的,这种方法不但是效益差,工作进度慢,更重要的是:越捞,漂浮物越分散。在大面积中去捞分散的漂浮物就更费功夫,而且捞不干净。从2001年6月26日,我二女婿溺水,我们沿江寻找尸体,7月2日找到葛州坝工程大坝上,看见水电站进水闸用的过滤网是用1.5厘米厚,25厘米宽板钢做成的,网孔有15-20厘米宽,80厘米长。虽有这样的过滤网,但由于浪渣等漂浮物太多,还是有太多的漂浮物堵住过滤网,虽有打捞工经常打捞,都捞不及,而捞起来的浪渣里由于植物经浸泡腐烂和动物尸体发出很臭的臭味,不好运走,而且在坝边清垃圾危险很大,又还很不好清除,他们当时是只有用钉耙类的东西清除。而泄洪闸还是全敞开着,没有清除漂浮物,在此背景下,才研究环卫清漂网。清除江漂、河漂、海漂等漂浮物。
3、发明内容:根据目前江河湖泊海漂等清漂的迫切需要,我发明了一种环卫清漂网,这种清漂网的特征是:使用一头重一头轻的空心浮杆,将清漂网横向直立于水面上下各约1/2或所需的位置。能放开、收拢,能将较大面积的漂浮物的面积收拢缩小,集中后进行打捞,能一次清除,较大面积的漂浮物,真正做到一网打尽。节省劳动力,节省时间,清江漂河漂以及海漂等效率高。
用编织普通安全网的编织机、安全网材料和鱼网材料,编织成长短、宽乍和网孔大小符合当时所需的各种规格的网。一般的网宽在1米-1.2米,也可在1.4米以上,长40米左右,并可任意拼接。网孔的大小看漂浮物的大小而定,一般清漂可在10厘米左右,清除依藻浮萍等有害物需更小些,可在5厘米左右。在与网的长度呈直角的每隔3-5米均匀的装置一根与网的宽相应的一头重一头轻的半透明空心浮杆,浮杆的直径应3厘米-5厘米,或者以能托起清漂网的一半在水面上了为准。浮杆重的一头应装上铁丸或铅丸,加以固定,使之沉于水中,两头应有螺丝盖严密的封上,使之不进出空气,水下一头可用铁螺丝盖。最好加进氢气以增加对网的水上部份浮力,浮杆的两头和中间应各设一个或一对能穿绳的孔,以利于固定在网上。网的上中下的三对眼孔处,还应有一根绳,打开或收拢时用,为了使水下部分的网易沉于中,下边的可用钢丝绳,而重的一头应一致在下头。另外,在清漂船的船头两边各垂直装一根两头各带一个盘的轴,轴上可装上摇把或动力,使之能转动。轴的长可与清漂网、浮杆相应。将清漂网一端固定在轴上,轴转动时就可将清漂网打开或收拢,裹在轴上,所以上下两个盘的距离应略大于浮杆长度。这一组轴和盘还要可以升降。清漂网工作时放下去适当的位置,不工作时为了行船,减少水的阻力,可以升至水面以上,还可在网的中间横装一根橡胶管,打入空气后不但可支撑浮上水面网的1/2部份,还可撑开浮杆的距离,收拢时将气排出。这样可使浮杆要细一些,减少清漂网收拢后的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单发成,未经单发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98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