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卷绕式处理装置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43427.7 | 申请日: | 2007-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7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邱琬雯;郑兆凯;张杰凯;王正苡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5H20/02 | 分类号: | B65H20/02;B65H23/04;B41J15/04;H05K1/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春媛 |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卷绕 处理 装置 系统 | ||
1.一种卷绕式处理装置,其包含:
第一滚轮,其设置以将一卷可挠性材料的输送方向从第一方向转变成第二方向,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彼此间形成第一夹角;
第二滚轮,其与该第一滚轮相隔,且沿横断该第一滚轮的方向延伸,该第二滚轮设置以将该卷可挠性材料的输送方向从该第二方向转变成第三方向,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三方向彼此间形成第二夹角;
第三滚轮,其与该第二滚轮相隔,且沿横断该第二滚轮的方向延伸,该第三滚轮设置以将该卷可挠性材料的输送方向从该第三方向转变成第四方向,该第三方向与该第四方向彼此间形成第三夹角;以及
第四滚轮,与该第三滚轮相隔,且该第四滚轮设置以将该卷可挠性材料的输送方向从该第四方向转变成第五方向,该第五方向实质上与该第三方向平行;
其中该卷可挠性材料包含第一侧与第二侧,且其中在该卷可挠性材料输送期间,该第一滚轮、该第二滚轮以及该第三滚轮与该卷可挠性材料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中的一个作同一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一夹角、第二夹角或第三夹角中的至少一个为直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与该第四滚轮相隔的第五滚轮且该第五滚轮设置以将该卷可挠性材料的输送方向从该第五方向转变成第六方向,该第六方向实质上与该第二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与该第五滚轮相隔的第六滚轮且该第六滚轮设置以将该卷可挠性材料的输送方向从该第六方向转变成第七方向,该第七方向实质上与该第一方向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一、第二或第三滚轮中的至少一个滚轮位于容器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一、第二或第三滚轮中的至少一个滚轮包含一表面,该表面的摩擦系数值大于该第一、第二或第三滚轮中该至少一个滚轮外的其余滚轮的摩擦系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一、第二或第三滚轮中的至少一个滚轮包含一表面,该表面上形成多个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二滚轮延伸的方向与该第三方向彼此间形成第四夹角,该第三滚轮延伸的方向与该第三方向彼此间形成第五夹角,该第四夹角与该第五夹角彼此互为补角。
9.一种卷绕式处理装置,其包含:
第一滚轮,其设置以将一卷可挠性材料的输送方向从第一方向转变成第二方向;
第二滚轮,其与该第一滚轮相隔,且沿横断该第一滚轮的方向延伸,该第二滚轮设置以将该卷可挠性材料的输送方向从该第二方向转变成第三方向;
第三滚轮,其与该第二滚轮相隔,且沿横断该第一滚轮的方向延伸,该第三滚轮设置以将该卷可挠性材料的输送方向从该第三方向转变成第四方向;
第四滚轮,其与该第三滚轮相隔,且沿平行该第三滚轮的方向延伸,该第四滚轮设置以将该卷可挠性材料的输送方向从该第四方向转变成第五方向;
第五滚轮,其与该第四滚轮相隔,且沿横断该第一滚轮的方向延伸,该第五滚轮设置以将该卷可挠性材料的输送方向从该第五方向转变成第六方向;以及
第六滚轮,其与该第五滚轮相隔,且沿平行该第三滚轮的方向延伸,该第六滚轮设置以将该卷可挠性材料的输送方向从该第六方向转变成一与该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向;
其中该卷可挠性材料包含第一侧与第二侧,并且其中在该卷可挠性材料输送期间,该第一至第六滚轮与该卷可挠性材料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中的一个作同一侧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一、第二和第三方向实质上互相垂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该第四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平行。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该第四、第五与第六方向实质上互相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二滚轮延伸的方向与第三方向彼此间形成第一夹角,且该第五滚轮延伸的方向与该第五方向彼此间形成第二夹角,该第一夹角度与该第二夹角彼此互为补角。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一至第六滚轮中的至少一个滚轮位于容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342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程序以及印刷物
- 下一篇:经额穿刺脑室定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