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骨架增强的塑料复合管连接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34920.2 | 申请日: | 2007-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8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 发明(设计)人: | 杨庆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法尔胜新型管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13/02 | 分类号: | F16L13/02;F16L21/06 |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纫兰 |
| 地址: | 214433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骨架 增强 塑料 复合管 连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材与管材之间的连接方法。属管材连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用途的不同,输送介质的管材主要有塑料管材和金属骨架增强的塑料复合管两种。相应于该两种管材,其管材与管材之间的连接方法也有两种:热熔对接和电热熔接。
一、热熔对接
由纯塑料制成塑料管材,该类管材的耐压密封性能靠管材自身壁厚来保证,如D500Pn1.6MPa,PE管壁厚最小为45.5mm。因此该类管材之间的连接安装只需热熔对接即可保证,如图1。如用电热熔管件焊接,对电热熔管件的强度要求很高,电热熔管件的壁厚要求最小为55~60mm,这将会大大增加连接成本。
二、电热熔焊接
由于塑料复合管中具有金属骨架增强层,管材的耐压强度性能大部分靠金属骨架来承担,故在同等压力等级下金属骨架增强的塑料复合管材壁厚较纯塑料管材小很多,如D500Pn1.6MPa,金属骨架增强的塑料复合管材壁厚只有20mm,如采用热熔对接焊缝无法达到强度要求,只能采用电热熔管件进行焊接。电热熔管件就是指具有一定厚度的一种内壁预埋电热丝、内径与管材外径相配的筒状承口塑料管件。电热熔焊接是将电热熔承插管件直接套接在待连接管材的相邻两个端口之间,然后直接进行电热熔焊接作业,如图2。此种连接方式的特点是:
1、管材与管材连接之前,管材的两连接端面必须预先进行封堵处理,这样可以避免复合管内的金属骨架暴露在输送介质中产生腐蚀或串水。封堵处理会带来不些不足:工厂内部处理生产线上多增加一道工序;在实地现场需要根据实际长度要求进行断管封口处理;在野外封口作业工具只能采用便携式设备装置,作业环境波动也非人为控制,故封堵质量很难保证。
2、管材两连接端面之间存在3mm左右的缝隙,电热熔焊接后的管材之间是不连续的,管线的强度在接口部分是完全由电热熔管件来承担,管材与管件的电热区域既要承担密封作用,又要承担耐压作用。这就对电热熔承插管件的质量以及操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管线上的耐压强度及密封性能得不到有效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保证管线上的耐压强度及密封性能的金属骨架增强的塑料复合管连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金属骨架增强的塑料复合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工艺步骤是:首先,将电热熔管件人为做成两个半只,分别预先套在管材的两端,与管材的两端口对齐,进行电热熔焊接;安装时再将预制有半只电热熔管件的两根管材在热熔对接机上对管材和管件端面进行热熔对接。
此种组合对接工艺的特点是:
1、管材管件接口处呈现连续无缝化,由于对接焊缝的存在,管线上的耐压强度及密封性能由管材、管件工作共同承担,起到了双重保险的作用,管线强度及密封性能都得到大幅提高。
2、管材与管件端面由于采用热熔对接工艺,所以不需要进行端面封堵处理,对接缝直接对金属骨架进行了封堵,由于热熔对接焊缝的存在,金属骨架不会与管内输送介质接触,不会发生腐蚀、串水现象。
3、电热熔焊接步骤可以集中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如生产工厂或堆放处,可以避免施工现场天气条件的影响,减少现场干扰因素及现场施工环节,大幅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以往纯塑料管之间的热熔对接示意图。
图2为以往塑料复合管之间的电热熔焊接示意图。
图3(a)、(b)为本发明金属骨架增强的塑料复合管连接示意图。
图中:电热熔管件1、管材I 2、管材II 3、对接焊缝4。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本发明涉及的金属骨架增强的塑料复合管连接方法如下:
此工艺共分二步:首先,将电热熔管件1人为做成两个半只,分别预先套在管材2的两端,与管材的两端口对齐,直接在生产车间或施工工地进行电热熔焊接,如图3(a);安装时再将预制有半只电热熔管件的两根管材在热熔对接机上对管材和管件端面进行热熔对接,如图3(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法尔胜新型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法尔胜新型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49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施肥谷物播种机
- 下一篇:医用软轴传动磨手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