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位图冲突检测的方法及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24840.9 | 申请日: | 2007-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2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士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健;黄韧敏 |
| 地址: | 51805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位图 冲突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位图冲突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图像是人们常见的一种图形表达方式,它用数字任意描述像素点、强度和颜色。图像描述信息文件存储量较大,所描述对象在缩放过程中会损失细节或产生锯齿。在显示方面它是将对象以一定的分辨率分辨以后,将每个点的色彩信息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可直接快速在屏幕上显示。分辨率和灰度是影响显示的主要参数。图像适用于表现含有大量细节,如明暗变化、场景复杂、轮廓色彩丰富的对象,如:照片、绘图等,通过图像软件可进行复杂图像的处理以得到更清晰的图像或产生特殊效果。
而位图亦称为点阵图像或绘制图像,是由称作像素(图片元素)的单个点组成的。这些点可以进行不同的排列和染色以构成图样。当放大位图时,可以看见赖以构成整个图像的无数单个方块,所以位图其整体外形可以看做是一个矩形。扩大位图尺寸的效果是增多单个像素,从而使线条和形状显得参差不齐。然而,如果从稍远的位置观看它,位图图像的颜色和形状又显得是连续的,呈矩形状,所以位图其整体外形可以看做是一个矩形。位图对于一些屏幕的显示有重要的意义。当存在多个位图显示的情况下,在优化显示效果的需求下,研究人员通常需要对位图是否发生冲突进行检测。所谓位图冲突就是两个位图在显示同一个坐标中,是否存在重叠的部分。如图1所示,在同一坐标中包括两个位图,位图10和位图11重叠在一起,产生了冲突的现象。在现有技术中对两个位图是否产生冲突的检测方法,将位图10的4个顶点分别判断是否在另外一个位图11内,如果存在一个就可以判定两个位图冲突。假设a、b、c、d、e、f的坐标值分别为(x1,y1)、(x2,y2)、(x3,y3)、(x4,y4)、(x5,y5)、(x6,y6)。如判断顶点c是否在顶点a、b所在的位图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是:x3>=x1&&x3=<x2&&y3>=y1&&y3<=y2。“&&”代表并且的意思。而进一步的对两个位图冲突区域的计算则是分别采用4个顶点的坐标值进行判断,算法复杂度较高,这对系统在位图冲突区域的计算要求较高,增加了系统的负荷。
综上可知,现有的位图冲突检测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位图冲突检测的方法及系统,以提高位图冲突检测的效率及简便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位图冲突检测的方法,
根据需要进行位图冲突检测的第一位图和第二位图的至少一对对应的坐标值的大小,判断所述第一位图和第二位图发生位图冲突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位图冲突检测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A.查找到需要进行位图冲突检测的第一位图和第二位图的两条相邻边上的至少一对对应的坐标点;
B.比较所述至少一对对应的坐标点的纵坐标值和/或横坐标值的大小,以及结合所述至少一对对应的坐标点的方位,判断所述第一位图和第二位图是否发生冲突。
根据本发明的位图冲突检测的方法,所述坐标为由原点开始,由左至右的横向坐标值增大,由上至下的纵向坐标值增大;在所述步骤B中,判断所述第一位图和第二位图是否发生冲突包括:
(1)当第一位图位于第二位图的左边时,所述第一位图靠近第二位图的纵向边上的任意一点的横坐标值小于第二位图靠近第一位图的纵向边上的任意一点的横坐标值时,所述第一位图与第二位图不发生冲突;和/或,
(2)当第一位图位于第二位图的右边时,所述第一位图靠近第二位图的纵向边上的任意一点的横坐标值大于第二位图靠近第一位图的纵向边上的任意一点的横坐标值时,所述第一位图与第二位图不发生冲突;和/或,
(3)当第一位图位于第二位图的上边时,所述第一位图靠近第二位图的横向边上的任意一点的纵坐标值小于第二位图靠近第一位图的横向边上的任意一点的纵坐标值时,所述第一位图与第二位图不发生冲突;和/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48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