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除微量CO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20654.8 | 申请日: | 2007-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1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英;戴伟;郭彦来;彭晖;穆玮;侯金良;王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J23/66 | 分类号: | B01J23/66;B01J23/68;C07C7/1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韦庆文 |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除 微量 co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烯烃和/或饱和烃物流中CO脱除催化剂,其包括载体、负载于所述载体的主活性组分和助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主活性组分为金Au或钯Pd,以金属元素重量计,其重量含量为0.01~4%;
所述的助活性组分为:
(1)稀土金属元素中的至少一种,以金属元素重量计,其重量含量为0.01~30%,其中所述的稀土金属元素包括钪Sc、钇Y和镧系金属;
(2)银Ag、铜Cu、钾K、锰Mn、钨W、镁Mg和钼Mo中的至少一种,以金属元素重量计,其重量含量为0.1~20%;
所述的载体为多孔无机载体,选自硅藻土、SiO2、TiO2、Al2O3、Al2O3-TiO2复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其形状选自粒状、球状、齿状、柱状、条状中的一种;
所述的重量含量均以催化剂总重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脱除催化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主活性组分的重量含量为0.1~3%;
所述的助活性组分(1)的重量含量为0.1~15%;
所述的助活性组分(2)的重量含量为0.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脱除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活性组分为Au,其重量含量为0.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脱除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活性组分(1)为铈Ce和/或镧La,其重量含量为0.1~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脱除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活性组分(2)选自镁Mg和钨W中的至少一种,其重量含量为0.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脱除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为Al2O3-TiO2复合物,且所述的Al2O3-TiO2复合物载体中TiO2的重量含量为1~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CO脱除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l2O3-TiO2复合物载体中,TiO2的重量含量为3~13%。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CO脱除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的比表面积为40~260m2/g。
9.一种烯烃和/或饱和烃物流中CO脱除催化剂,其是由氧化铝-氧化钛复合物载体和负载于所述载体上的主活性组分Au、助活性组分Ce、W或La组成,
其中,以金属元素重量计,Au的重量含量为0.1~3%,Ce或La的重量含量为0.1~15%,W的重量含量为0.1~9%;
所述的重量含量均以催化剂总重计。
10.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CO脱除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用所述的助活性组分(1)稀土金属的盐溶液浸渍所述的载体后,进行干燥和焙烧处理;
(2)用所述的助活性组分(2)的盐溶液浸渍步骤(1)得到的载体后,经干燥和焙烧处理;
(3)用所述的主活性组分金或钯的盐溶液浸渍步骤(2)得到的已浸渍助活性组分的载体,经干燥或焙烧处理,得到所述的催化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CO脱除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组分的盐溶液为所述的活性组分的硝酸盐、碳酸盐、氯化物溶液。
12.一种脱除烯烃和/或饱和烃物流中微量CO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CO的物流在室温~50℃的反应温度、0.2~3MPa的压力下,在空速为10~4000hr-1时,与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CO脱除催化剂接触,使其中的CO被选择催化氧化成C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065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成气体水合物装置
- 下一篇:利用刺五加、五味子制备硬胶囊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