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枝片段分蘖法快速繁殖鼠尾藻幼苗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13575.4 | 申请日: | 2007-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2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 发明(设计)人: | 叶乃好;毛玉泽;方建光;邹健;于守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C12N5/04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 驰;周秀梅 |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主枝 片段 分蘖 快速 繁殖 鼠尾藻 幼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鼠尾藻的繁育,具体地说是主枝片段分蘖法快速繁殖鼠尾藻幼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鼠尾藻藻体黑褐色,形似鼠尾,高3~50厘米,最高可达120厘米。生长在中潮带岩石上或石沼中。全年可见,生长盛期3~7月。广分布于我国沿海。鼠尾藻营养丰富,藻胶含量低,是海参等重要海产品的优质饵料。鼠尾藻以前很少被人利用,但是随着海参等海产品养殖规模的急剧扩大,自然生长的鼠尾藻被大量采集,目前不少养殖区域鼠尾藻资源已近枯竭。
鼠尾藻资源匮乏,饲料质量低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市场需求,近来我国沿海的很多地区开展了鼠尾藻的人工养殖活动,也有有关养殖成功的报道。然而,人为养殖活动的开展并没有抑制野生鼠尾藻日益遭受破坏的趋势。原因是现有的鼠尾藻人工养殖技术本身的缺陷,海上夹苗养殖需要带有固着器的整株海藻,因此,养殖规模的扩大,反而对自然环境下的鼠尾藻造成更加严重的破坏作用。
自然条件下鼠尾藻的有性繁殖季节性特别强,而且在自然条件下,鼠尾藻只有在石质地质的沿岸区域才能自然生存和繁殖,泥底、沙底、泥沙地质的条件都不能满足它的生存条件。因此,具有营养繁殖特点的人工夹苗养殖法是发展鼠尾藻养殖产业的一个关键途径,而建立一个快速而节约资源的育苗方法又是解决人工养殖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作用的关键。实验室条件下,我们曾经成功地建立了采用组织培养鼠尾藻叶片法大量繁殖其幼苗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减少了鼠尾藻的育苗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作用。然而这种方法也有自身的缺点,主要是它的培养周期比较长,从幼叶培养到能够夹苗的长度,至少需要6-8个月的时间。另外,叶片组培法也需要较高的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成功地克服了以上的缺点。筛选出适合营养繁殖培养类型的藻株,采用培养鼠尾藻主枝片段的方法,在短期内可以大量产生适合夹苗养殖的幼苗,而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再生的幼苗可以循环生产,对自然环境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主枝片段分蘖法快速繁殖鼠尾藻幼苗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1)取鼠尾藻藻株主枝用体积浓度75%的酒精浸泡25~23秒,然后用大量消毒海水快速冲洗3~4次;
2)将藻株主枝剪段,片段长2-3cm,片段放入容器中培养,以通用的ES海水培养液为培养基,进行通气培养,培养液每2-5天更换一次;培养温度为15~17℃,光照强度为20~30μmol/m2 per s,光照周期为:光照∶黑暗=12-14∶12-10h;当培养进行到片段的分蘖枝可以达到1.5~3.5cm时,将片段从容器中取出,用消毒的手术刀将分蘖枝切割下来;
3)将切割下来分蘖枝采用步骤2)的条件继续增殖培养,或者将切割下来分蘖枝直接用于大规模夹苗海上养殖。
鼠尾藻样品采集后,用毛刷和镊子清除表面的杂物和附着生物;用质量浓度1‰的KMnO4处理1.5~2分钟,然后用大量消毒海水冲洗3~4次。
鼠尾藻样品暂养条件为,培养液为消毒海水,内含0.1mol/L NaNO3以及0.1mol/L NaH2PO4;光照周期为光照∶黑暗=9∶15h,光照强度为18-22μmol/m2 per s,由白色荧光灯提供。
所述步骤2)中的培养基组成为ES培养基+BG-11海水化营养液。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育苗所用时间短。实验结果显示,要达到夹苗所用长度,只要将藻株片段培养4个周即可,而且夹苗培养后,新生植株的适应能力和生长速度与野生萌芽植株没有明显差异。
(2)育苗费用低廉。在组织培养前期,需要无菌操作,而一周后可以改用煮沸的海水甚至是天然的过滤海水。另外,培养基费用低廉。
(3)产苗量大。藻株片段的成活率为100%。一个3厘米长的片段,培养一个月后可以产生10~15株幼苗。
(4)对保护野生鼠尾藻意义重大。本发明前期无需大量的野生藻株,培养后期可以循环培养不用采集野生的藻株。
(5)发现了适合人工养殖的鼠尾藻类型。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组织培养时间内,类型B(图1,B)的分蘖长度与生物量分别是类型A(图1,A)的1.2倍与1.4倍;海上夹苗培养后,采收期相同绳长的类型B的生物量分别是类型A生物量的1.4~2.2倍。
(6)是鼠尾藻种质保存的另一种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35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