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Vibrio sp.JG07-007制备的褐藻胶裂解酶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12327.8 | 申请日: | 2007-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9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 发明(设计)人: | 江晓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9/04;C12N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vibrio sp jg07 007 制备 褐藻 裂解 | ||
技术领域
生物技术
背景技术
褐藻胶是褐藻细胞壁和细胞间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褐藻中含量较高的一种多糖,其分子是由β-D-1,4-甘露糖醛酸(β-D-mannuronic acid,简称M)和α-L-1,4-古罗糖醛酸(α-L-guluronic acid,简称G)两种单体组成的嵌段式线性聚合物,其分子中存在三种嵌段:均聚甘露糖醛酸(M)n,均聚古罗糖醛酸(G)n和M、G两种单体交替(MG)n的嵌段。褐藻胶裂解酶的酶解反应都是在底物的非还原末端生成4-deoxy-erthro-hex-4-enopyranuronosyl基的β消除反应。1992年,Gaseca报道了关于褐藻胶裂解酶的裂解机制,褐藻胶分子中的羧基与酶分子中的阳离子性氨基酸残基结合,C5位的C-H电子对被6位的羧基吸引,5位的C-H结合变弱,然后又一个酶分子中的亲核性氨基酸残基与C5位的质子结合,电子向着生成稳定的中间体的方向运动,最终在C4-C5间生成双键,所以褐藻胶酶解的产物分子中的非还原末端产生C4,5不饱和双键,在230~240nm有强吸收。据本发明人通过查阅资料、文献检索所知,迄今为止报道的褐藻胶裂解酶大多是由海洋生物如褐藻、海洋软体动物、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真菌、病毒分离纯化而来的,陆上生物分离得到的褐藻胶裂解酶全部是来源于细菌。黄杆菌(Flavobacuteriummultivolum);(Alginovibrio aquatilis);固氮菌(Azobactervinelandii)克里伯氏菌(Klebsiella aerogene),(Klebsiella pneumoniae);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M-1);别单胞菌(Alteromonas sp.);芽胞杆菌(Bacillus circulans);(Agarbacterium alginicum)。专利公开了一种Vibria sp.QY101产生的其特征为酶的分子量为39kD的褐藻胶裂解酶。Vibria sp.QY2产生的其特征为酶的分子量为28.5Kd。Vibria sp.QY1产生的其特征为酶的分子量为39kD。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来源于海藻的菌株Vibrio sp JG07-007并利用该菌株制备的褐藻胶裂解酶以及相关的酶学性质。
本发明分离纯化出一株来源于海藻的菌株Vibrio sp JG07-007,其具有产生褐藻胶裂解酶的特性,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保藏号为CCTCC NO:M207068。本发明的特点是:
首次分离出产褐藻胶裂解酶Vibrio sp.JG07-007菌株。该菌株为不产孢子的弯杆状,革兰氏阴性。不抗酸,没有荚膜,在标准肉汤上生长良好,氧化酶阳性,无色素和黄色,脲酶阳性。0.4-0.7μm×1.3-1.5μm,端生单鞭毛。该菌株来源于海藻体表环境,为发酵型糖代谢,3%和7%NaCl胨水中生长良好,且对O-129敏感试验呈阳性等特征,经过boilog鉴定确定其为弧菌属,但是未能给出具体种,暂命名Vibrio sp.JG07-007。为此菌株在2216E培养基上26℃培养24h形成单菌落,菌落乳白色,圆形,边缘整齐。该菌株具有营养要求范围广,容易培养和培养时间短的特点。在发酵培养基中培养18h,其发酵液中褐藻胶裂解酶的活力达到最高(32℃下测定)。用本发明的菌株作为褐藻胶裂解酶的生产菌株,具有产品的活性高、稳定性好、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通过酶的分离纯化,SDS-PAGE确定该菌株产生的碱性蛋白酶的分子量为34.6kDa(图1)。其分子量不同于已报导的褐藻胶裂解酶(表1)。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 75凝胶过滤技术对Vibrio sp.JG07-007菌株产生的褐藻胶裂解酶进行纯化和精制,获得电泳纯度的酶蛋白组分,将纯化出的酶蛋白经过Edman法降解后进行蛋白质N末端测序,结果如图2,此酶的N端氨基酸序列为:AEILATDDAD。此蛋白的N端不同于任何已报道的褐藻胶裂解酶的N端,将此酶与其它的褐藻胶裂解酶的N端进行比较可知此蛋白的N端氨基酸序列不同于任何已报道的褐藻胶裂解酶的N端序列(表2),判定其为一个新酶。
附图说明
图1,纯化的碱性蛋白酶SDS-PAGE电泳结果。左边为纯酶单带,右边为标准蛋白分子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23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用填料密封的磁力连动阀门
- 下一篇:多功能动力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