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性测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09167.1 | 申请日: | 2007-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9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 发明(设计)人: | 酒井良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百利达 |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B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纶伟;迟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测量 装置 | ||
1、一种线性测量装置(1、21、31、41),该线性测量装置包括:
被布置在被测物体(15)周围的框架(14);
测量单元,该测量单元包括被支持在所述框架上的至少一对非接触式距离测量传感器(6a、6b),所述非接触式距离测量传感器对包括第一非接触式距离测量传感器(6a)和第二非接触式距离测量传感器(6b),每一个传感器发射光、接收从被测物体反射的光、并且生成与从对应传感器到所述被测物体的距离相对应的信号,所述第一和第二传感器被排布在所述框架内、所述被测物体的相对侧,所述第一传感器测量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被测物体在第一测量线上的第一物体位置之间的第一间隙距离(DA),而所述第二传感器测量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被测物体在与所述第一测量线平行或等同的第二测量线上的第二物体位置之间的第二间隙距离(DB),所述测量单元测量距多条平行的第一测量线上的多个第一物体位置的多个第一间隙距离,以及到多条平行的第二测量线上的多个第二物体位置的多个第二间隙距离,所述多条平行的第二测量线处于与所述多条平行的第一测量线所在的平面等同的平面中;
距离计算器(10),用于基于所述多个第一和第二间隙距离来计算多个候选物体长度(L),各所述候选物体长度是所述多个第一物体位置中的一个与所述多个第二物体位置中的一个之间的距离;以及
最大值选择器(11),用于从所述多个候选物体长度中选择最大物体长度(Lmax)。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测量装置(1),该线性测量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7a、7b),用于相对于所述框架(14)分别移动所述第一和第二非接触式距离测量传感器(6a、6b),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6a)测量距所述多条平行的第一测量线上的所述多个第一物体位置的所述多个第一间隙距离(DA),各所述第一间隙距离是所述第一传感器的传感器位置与所述被测物体(15)上的所述第一物体位置之间的距离,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6b)测量距所述多条平行的第二测量线上的所述多个第二物体位置的所述多个第二间隙距离(DB),各所述第二间隙距离是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传感器位置与所述被测物体上的所述第二物体位置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测量装置(1),该线性测量装置还包括:
界限检测器(11),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和第二非接触式距离测量传感器(6a、6b)中的至少一个是否已经达到对应传感器的移动界限(6L);以及
测量终止器(9),用于在所述界限检测器已经检测到所述对应传感器已经达到所述界限时终止所述对应传感器测量对应的间隙距离(DA、D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测量装置(21、31),其中所述非接触式距离测量传感器对(6a、6b)以如下方式被固定地支持在所述框架(14)上:所述第一传感器(6a)测量所述第一间隙距离(DA)所在的所述第一测量线与所述第二传感器(6b)测量所述第二间隙距离(DB)所在的所述第二测量线等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性测量装置(31),该线性测量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引导器(33a、33b),用于引导所述框架(14)相对于所述被测物体(15)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测量装置(1、21、31),该线性测量装置还包括:
端部检测器(11),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和第二非接触式距离测量传感器(6a、6b)中的至少一个是否已经到达所述被测物体(15)的端部(15a);以及
测量终止器(9),用于在所述端部检测器已经检测到对应的传感器(6a、6b)已经到达所述被测物体的所述端部时终止所述对应的传感器测量对应的间隙距离(DA、D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测量装置(1、21、31),其中,当所述对应的传感器(6a、6b)测得大于一阈值的第一或第二间隙距离(DA、DB)时,所述端部检测器(11)确定所述对应的传感器已经到达所述被测物体(15)的所述端部(15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百利达,未经株式会社百利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916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2P系统中的种子查询方法及P2P服务器
- 下一篇:一种流水式养殖牛蛙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