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印辊和成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09166.7 | 申请日: | 2007-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0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 发明(设计)人: | 市川和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3G15/16 | 分类号: | G03G15/16;G03G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印辊 成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所用的转印辊以及使用该转印辊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电记录系统的成像装置中,在包括使用无机或有机材料的光电导感光体的图像保持件上形成电荷,并使用通过对图像信号进行调制而获得的激光等形成静电潜像,随后利用调色剂将静电潜像显影成可见的调色剂图像。
之后,将获得的调色剂图像以直接的方式或者通过中间转印介质静电转印至诸如记录纸张的记录介质,从而获得期望的再生图像。
具体地说,在使用包括将形成在图像保持件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件以及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件二次转印至记录纸的系统的装置之中,公知的是偏压辊成像装置系统,其中通过导电或半导电的偏压辊(体积电阻率为1010Ωcm以下)将记录纸张压靠中间转印件,并通过施加电压而将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纸张上。
还公知了一种使用上述系统的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使用例如铝制的金属辊作为转印装置中的二次转印装置的偏压辊(转印辊)(例如,参见日本特开平6-95521号公报)。而且还公开了一种使用偏压辊的成像装置,该偏压辊包括芯杆(辊轴)和覆盖芯杆的外周面的弹性件(例如参见日本特开平6-124049号公报)。弹性件是包括其中散布有导电剂并且体积电阻率在107至1010Ωcm范围内的EPDM(三元乙丙橡胶)的弹性体,或者体积电阻率在108至109Ωcm范围内的表氯醇橡胶,该表氯醇橡胶覆盖有厚度为50μm并且体积电阻率为108至109Ωcm的PFA(全氟烷氧基树脂)管。
另外,已经公开了一种辊,在该辊上形成具有50至400μm的开口直径的多孔层(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2-2364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以及在该成像装置中使用的转印辊,与未考虑表面层的组成的情况相比,所述成像装置和转印辊减轻了由于进入转印部分的记录纸张对转印辊的冲击而引起的图像质量缺陷,并且能够保持形成高质量图像。
【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以下所述的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更具体的说,本发明包括:
(1)一种转印辊,该转印辊包括金属轴、围绕该金属轴的外周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弹性层、以及围绕所述一个或多个弹性层的外周设置的具有包含泡沫的层的表面层。
(2)如(1)所述的转印辊,其中所述包含泡沫的层中的泡沫包括气泡,所述气泡的最大直径在0.1至30μm的范围内。
(3)如(2)所述的转印辊,其中所述气泡的最大直径的偏差在0至1%的范围内。
(4)如(1)所述的转印辊,其中在所述转印辊的轴向端部处的气泡的最大直径比在所述转印辊的轴向中央部分处的气泡的最大直径大。
(5)如(1)所述的转印辊,其中所述包含泡沫的层的厚度在0.1至30μm的范围内。
(6)如(1)所述的转印辊,其中在所述转印辊的轴向端部处的所述表面层的厚度比在所述转印辊的轴向中央部分处的所述表面层的厚度大。
(7)如(1)所述的转印辊,其中在所述转印辊的轴向端部处的所述转印辊的外径比在所述转印辊的轴向中央部分处的所述转印辊的外径大1至500μm。
(8)如(1)所述的转印辊,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弹性层包括非发泡层和发泡层。
(9)如(1)所述的转印辊,其中在所述包含泡沫的层中的气泡的量在面积比为30%至90%的范围内。
(10)如(1)所述的转印辊,其中所述包含泡沫的层包括多个层。
(11)如(10)所述的转印辊,其中每层所述气泡的最大直径不同。
(12)如(1)所述的转印辊,其中所述表面层包括所述包含泡沫的层和不含气泡的固体涂层。
(13)如(12)所述的转印辊,其中所述固体涂层的厚度在0.1至10μm的范围内。
(14)如(12)所述的转印辊,其中所述固体涂层的厚度在所述表面层的总厚度的20%至50%的范围内。
(15)如(1)所述的转印辊,其中所述表面层的表面微硬度为0.2以下。
(16)如(1)所述的转印辊,其中所述表面层的表面粗糙度以十点平均粗糙度Rz表示在5至15μm的范围内。
(17)如(1)所述的转印辊,其中所述转印辊的硬度以Ascar C硬度表示在15°至90°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未经富士施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91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