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空调室内外机的接管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07379.6 | 申请日: | 2007-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9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 发明(设计)人: | 左铁军;赵越;孙德兴;杨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左铁军;赵越 |
| 主分类号: | F16L13/02 | 分类号: | F16L13/02;B23K11/02;B23K11/30;B23K10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聂磊 |
| 地址: | 266021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空调 内外 接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详细的说就是用于空调室内外机的接管的改进。
背景技术
近几年,铜价在不断上扬,在制冷产品中设计的铜管壁厚越来越薄。随着全球铜矿资源的日益枯竭,单纯减薄铜材壁厚已不能抵消铜价的飞涨,铝材代铜材成为制冷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事实证明,两端是铜管中间是铝管的替代方案制冷行业铝材代铜材的首选方案。
制冷剂是在制冷装置中进行制冷循环的工作物质,用制冷剂作为载冷介质的循环管路系统中,制冷效果与制冷剂的数量有关,制冷剂在系统中循环使用,任何微量的渗漏,都将导致系统内部制冷剂散失,而影响产品的制冷效果,最终将会使制冷产品丧失制冷性能。所以保证管路系统,尤其是铜铝管焊接接头的致密性是非常必要的。
用于空调室内外机的接管的相关专利技术,包括专利1:制冷系统用铜铝组合管路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0510042495.5,对管路接头的铜铝管部件结构的设计、铜铝管焊接原理、铜铝管焊接接头的外观形状进行了详细阐述;专利2:一种制冷系统用铜铝组合管路,专利号200510043347.5,对焊接接头内部直径与铝管内部直径相同的插接式铜铝管的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实际生产中发现,按上述两种发明在对铜铝管接头进行插接式电阻焊时,电阻焊机的两个电极分别夹持铜管和铝管,夹持铜管的电极带动铜管插入待焊铝管中。为使焊接接头的外径与铝管外径相同,电极中夹持铝管的凹槽直径需要与铝管外径相同,但这样就无法夹紧铝管,铝管容易脱落。实践中,为确保电极能够夹持住铝管,通常都是将电极中夹持铝管的凹槽最小直径设计的比铝管外径小一点,因此导致焊接后该部分的外径小于待焊铝管,尤其是在薄壁铜铝管焊接时,过小的夹持铝管的凹槽直径设计会使焊接后的接头内径成为椭圆,质量标准降低,问题更加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室内外机的接管。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所述空调室内外机的接管的接管的制备方法。
对于本发明的用于空调室内外机的接管来说,上述问题是这样解决的:铜管的焊接接头部位有锥形焊接面,焊接接头处的外壁有波浪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将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飞溅物进行固化处理,并能扩大管路的最小直径,提高接头抗弯能力、加大熔合面积,提升焊接质量,提高铜铝空调器室内外机接管的使用性能。上述问题是这样解决的:选取管外径相同或相近的两根短铜管和一根铝管进行初加工,即将铜管管端的焊接部位加工成外径稍小于铝管内径的锥形焊接面,再将一根铜管和铝管分别固定在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上。固定电极的焊接部位设有镶嵌块,镶嵌块用高耐热性以及低传热效率的材料制作,镶嵌块中开有凹槽,凹槽的焊接部位上刻有波浪形纹路,该带波浪形纹路的凹槽的公称直径与铝管外径相同。控制压力焊接机使铜管移动插入铝管中,在插接过程中利用硬质铜管的锥形焊接面将软质铝管内壁上的氧化层磨削掉,同时对电极通电,在电阻热的作用下,铝管迅速熔化,熔化的铝液填到镶嵌块凹槽的波浪纹中,因而可以保持接头处的铝管外径不收缩,直至铜管的锥形焊接面完全进入铝管后断开焊接电源,形成一个外壁带有波浪纹的铜铝管焊接接头,断电完成一端的铜铝管焊接。然后取另一根铜管,同上步骤,完成另一端的铜铝管焊接。
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1、镶嵌块上的凹槽上有波浪形纹路,其公称直径与铝管相同,最小直径比铝管略小。由于模具上增加波浪形纹路,并且最小直径比铝管外径略小,因此可以夹紧铝管,使其不易脱落,同时可以保证铜铝管接头焊接部位的外径与铝管相同;
2、焊接时熔化的铝液可以填充到镶嵌块凹槽的波浪形纹路中,不使铝管变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左铁军;赵越,未经左铁军;赵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73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流量测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齿轮齿条转向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