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波多普勒诊断装置和超声波多普勒诊断装置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06540.8 | 申请日: | 2007-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1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 发明(设计)人: | 泷本雅夫;潟口宗基;掛江明弘;今村智久;坂口文康;鹫見笃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B8/06 | 分类号: | A61B8/06;A61B8/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以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 多普勒 诊断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声波多普勒诊断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在根据被检体内部的一定时间的速度信息的变化进行被检体的功能诊断时所使用的超声波多普勒诊断装置和超声波多普勒诊断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冠脉储备能力被作为表示与心肌氧消耗量的增大对应的冠脉血流增加能力的指标而利用,用最大冠脉扩张时的冠脉血流量与安静时的冠脉血流的比来表示。已经确认了如果在暂时截断冠脉血流后解除血流截断,则冠脉细动脉和毛细血管对应于缺血而最大限地扩张的反应性充血。将该反应性充血时的最大冠脉血流量/安静时冠脉血流量的比称为冠脉储备能力。
近年来,使用腺苷或潘生丁等作为冠脉血管扩张药剂,另外使用杜丁胺等作为交感神经使动药剂,根据这些施加药剂前后的冠脉血流速度来评价冠脉储备能力。在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下,由于安静时末梢的冠状动脉已经扩张,所以即使进行最大冠脉扩张,冠脉血流量的变化也小。因此,可以说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冠脉血流储备能力反映了冠脉狭窄的功能程度。
作为评价这样的冠脉储备能力的方法,例如在日本专利第2863624号公报中揭示的那样的血管内多普勒法最有代表性。但是,该方法是查血的方法,因此有很多制约。因此,作为非查血地评价冠脉储备能力的手段,也进行经食道心回波法,但虽然是非查血的,但患者的负担大。另外,近年来,由于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性能也得到了提高,所以可以非查血地进行的经胸壁心回波法最为普遍。
在此,说明使用经胸壁心回波法评价冠脉储备能力的方法。
首先,操作者在B模式下通过心尖近似而描绘出左心室长轴像,然后逐渐使探头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开始进行扫描使得右心室变小而描绘出前室间沟。接着,转移到彩色(color)模式。在彩色模式下,在心尖部分附近的前壁心肌心外膜的外侧隐现。在此,如果在扩张期确认出用暖色调的颜色显示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则转移到脉冲多普勒(PWD)模式,将采样范围设置为该血流,根据情况使用角度修正功能,进行流速调整。
接着,操作者保存给药前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静止图像。然后,进行药物的投放,操作者一边观察给药状态下的患者的状态变化没有异常,一边继续进行检查(超声波扫描)。数分钟后,如果操作者确认了患者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血流速度逐渐上升,则操作者与之对应地调整装置的速度范围和基准线(BaseLine)位置。
另外,为了得到给药状态下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扩张期的最大血流速度信息,定期地保存静止图像。基本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给药后立刻测量的血流速度与给药前相比没有变化,但随着时间经过,其流速值逐渐上升,如果记录了最大血流速度,则之后随着时间经过,其流速值逐渐下降。然后,数分钟后,恢复到与给药前相同的状态。
但是,到记录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给药后的最大血流速度为止的经过时间并不是一定的。这是因为根据患者的体格、体质、身体状况、病状而有离散,现状是操作者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记录该患者的最大血流速度值。
因此,由于显示在超声波诊断装置的监视器上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现在的速度波形也许正在记录该患者的给药后的最大流速值,所以操作者必须频繁地重复进行静止图像保存动作。因此,操作者直到认为记录了最大流速值的时间为止(直到能够辨认出流速值下降了的时间为止),定期地持续进行该静止图像保存,结束检查。
然后,从装置中读出在检查中取得的多张静止图像,开始进行冠脉储备能力评价的准备。
然后,从超声波诊断装置中,读出图1A所示那样的给药前的图像(LAD血流波形a、ECG波形b)并进行选择,利用测量功能求出血流速度值。接着,读出图1B所示那样的给药后的多张图像,从其中选择被认为是记录了最大流速值的图像,利用测量功能同样地求出最大流速值。
接着,根据这些图1A和图1B所示那样的2个数据求出冠脉储备能力。将给药前(安静时)的速度设为A,将给药后(最大流速时)的速度设为B。通过B/A求出冠脉储备能力(CFR)值。
通常,给药前的血流速度值保持稳定,因此大多容易进行比较选择、测量。但是,给药后的血流波形的流速值随着时间变动,因此如图2A~2D所示那样,大多对速度范围(range)和基准线进行备种设置。因此,如图3所示那样,操作者为了从多张(N张)图像中正确地抽出记录了最大流速值的图像,就需要非常多的时间,成为诊断的处理能力差的状态。
作为改善该状态的对策,例如在特开2005-185731号公报中,提出了求出图像显示中的流速范围和基准线的偏移量,通过各个调整单元变更参数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65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