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包锅适用灶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05961.9 | 申请日: | 2007-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9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 发明(设计)人: | 谢琼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琼环 |
| 主分类号: | F24C3/04 | 分类号: | F24C3/04;F24C15/18;F24C13/00;F24C15/20;F24C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230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火包锅 适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供蒸、煮、炖、炒,烧开水、淋浴水、取暖水或其他等用水,利用其就餐废热和余热熏水、烘烤干潮衣物食品融为一体,食熟快捷,节省能源的火包锅适用灶具。
背景技术:
1、通常熟食是敞开升温,使绝大部分热量散发,尤其是受风、寒影响,热量利用率更低,同时,来不急燃烧的燃气污染空气,不仅食熟慢,而且耗能高。2、厨具造价高,分散安放占地大。3、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1、火包锅产生高温,热量完全被利用,同时,使燃料完全燃烧。2、将生活所需功能融为一体,且结构简单。3、自动进出水,一灶分别燃烧各种燃料。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1、由燃烧炉、灶座、辐射网、内灶、灶盖和废气孔组成全封闭式,并分别在燃烧炉、灶座、辐射网、内灶、灶盖和废气孔注入保温隔热材料,使热量不向外散发,同时,使来不急燃烧的燃气再次燃烧不留参数,经辐射网、内灶拢火和光、热辐射产生高温,将锅紧奏包吞在燃烧炉火的中心,而迅速传热,致使锅内食物温度不断倍增,且100%利用其热量,最后,无害低温气体逾水蒸气洗涤,从废气孔排出户外。
2、火包锅经手动或电动升降器载运压力锅及其食物,出入内灶和灶盖至平台,完成蒸、煮、炖,火包锅并经手动或电动推拉器载运燃烧炉、灶座、辐射网和炒锅及其食物,左右或前后与灶盖合拢,用专用厨具从炒锅手柄窗口处入锅操作,完成闷菜,且保留传统炒菜方式。
3、在压力锅的上端,内灶和灶盖内,储藏异型水锅,利用其就餐废热和余热熏水,食熟后,经手动或电动升降器降下烧开,由开水管自动流出,再烧淋浴水、取暖水或其他等用水,由淋浴管自动流出,并用软管连接其自然升降。
4、在废气孔的下端和异型水锅的上端悬挂防油烟蒸气的软干潮袋或盘,利用即将排出户外的废热和余热烘烤干潮衣物食品,最后,无害低温气体从废气孔的废气开关排出户外,打开废气孔半边盖出入衣物食品。
5、分别将各种燃具芯改装成火包锅,并且是与灶座尺寸相匹配的燃烧炉,就其各种不同燃料互换使用。
本发明的优点:1、食熟快捷。2、节省能源。3、厨房空气清新,且保护自然环境。4、防风、防寒、防尘。5、安全、方便、适用。6、购一灶多芯分别燃烧各种燃料。7、灶具进入标准化和自动化。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是由燃烧炉(1)、灶座(2)、辐射网(3)、内灶(4)、灶盖(5)和废气孔(6)组成全封闭式,并分别在燃烧炉(1)、灶座(2)、辐射网(3)、内灶(4)、灶盖(5)和废气孔(6)注入保温隔热材料(7),使热量不向外散发,同时,使来不急燃烧的燃气再次燃烧不留参数,经辐射网(3)、内灶(4)拢火和光、热辐射产生高温,将锅紧奏包吞在燃烧炉(1)火的中心,而迅速传热,致使锅内食物温度不断倍增,且100%利用其热量,最后,无害低温气体逾水蒸气洗涤,从废气孔(6)排出户外。
2、火包锅经手动或电动升降器(8)载运压力锅(9)及其食物,出入内灶(4)和灶盖(5)至平台(10),完成蒸、煮、炖,火包锅并经手动或电动推拉器(11)载运燃烧炉(1)、灶座(2)、辐射网(3)和炒锅(12)及其食物,左右或前后与灶盖(5)合拢,用专用厨具从炒锅(12)手柄窗口处入锅操作,完成闷菜,且保留传统炒菜方式。
3、在压力锅(9)的上端,内灶(4)和灶盖(5)内,储藏异型水锅(13),利用其就餐废热和余热熏水,食熟后,经手动或电动升降器(8)降下烧开,由开水管(14)自动流出,再烧淋浴水、取暖水或其他等用水,由淋浴管(15)自动流出,并用软管(16)连接其自然升降。
4、在废气孔(6)的下端和异型水锅(13)的上端悬挂防油烟蒸气的软干潮袋或盘(17),利用即将排出户外的废热和余热烘烤干潮衣物食品,最后,无害低温气体从废气孔(6)的废气开关(18)排出户外,打开废气孔(6)半边盖出入衣物食品。
5、分别将各种燃具的部件改装成火包锅,并且是与灶座(2)尺寸相匹配的燃烧炉(1),就其各种不同燃料互换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琼环,未经谢琼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59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直流电子负载装置
- 下一篇:软管贴标机取管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