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特殊表面性能的沉淀二氧化硅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04559.9 | 申请日: | 2007-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0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 发明(设计)人: | C·潘茨;H·奥布拉登;R·阿勒迪泽;K·梅尔;M·鲁夫;M·坎普夫;M·肖尔茨;D·库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古萨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33/113 | 分类号: | C01B33/113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宏艳;林森 |
| 地址: | 德国杜***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特殊 表面 性能 沉淀 二氧化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特殊表面质量的沉淀二氧化硅,涉及它们的制备方法和涉及它们用于增稠密封剂的用途。
背景技术
密封剂是以液体或高粘性形式施加以用于密封建筑物或装置以防水,大气影响或腐蚀性介质的弹性物质。
硅橡胶是可转化成弹性体状态和包括作为它们基础聚合物的聚二有机硅氧烷的组合物,该聚二有机硅氧烷包含可进行交联反应的基团。合适的这样基包括,主要H原子、OH基团和乙烯基,它们可以位于链端,或可以引入链中。向此体系中引入填料作为增强剂,它们的本质和数量显著影响硫化橡胶的机械和化学行为。硅橡胶可以由无机颜料着色。一个区分是分为高温硫化和室温硫化(HTV/RTV)硅橡胶。
在室温固化或硫化硅橡胶组合物中,可以区分单组分(1K)和双组分(2K)体系。第一组(RTV-IK)在室温下在大气水分影响下缓慢聚合,及交联通过SiOH基团的缩合进行以形成Si、O键。SiOH基团由作为中间体形成的物质的SiX基团的水解而形成,该物质从具有末端OH基团的聚合物和从称为交联剂的R-SiX3(如=-O-CO-CH3,-NHR)形成。在双组分橡胶(RTV-2K)中使用的交联剂是,例如硅酸酯(如硅酸乙酯)和有机锡化合物的混合物,发生的交联反应是由醇的消除而从≡Si-OR和≡Si-OH(-=甲基;R=有机基团)形成Si-O-Si桥接。
用于RTV-1K硅橡胶的增稠剂包括二氧化硅。考虑到硅酮密封剂的水解的敏感性,这些二氧化硅必须尽可能少地向体系中引入水分。因此,煅烧的二氧化硅迄今为止几乎专用于此应用。由于它们的高水分含量,亲水性二氧化硅迄今未被使用。
WO 2005/061384显示二氧化硅的制备和用途-包括在硅橡胶中的用途-该二氧化硅根据权利要求具有<6%的水吸收和DOP>300ml/100g。然而,在WO 2005/061384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二氧化硅的水吸收都为5.7%-5.9%和因此不适用于RTV-1K配制剂。因此,WO 2005/061384仅描述了它们在硅橡胶配制剂中用于挤出工艺(HTV)的用途。
EP 1557446专有地描述了HTV硅橡胶配制剂。其中采用的二氧化硅的干燥损失量为<4%。在EP 1557446中公开的配制剂用于生产绝缘材料如电缆护套。
因此总之,可以说明现有技术并没有公开可满足RTV-1K硅橡胶中使用的确切要求的任何沉淀二氧化硅。因此非常需要适于RTV-1K应用的此种类的沉淀二氧化硅。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沉淀二氧化硅,从该沉淀二氧化硅完全或至少部分消除现有技术的沉淀二氧化硅的上述缺点。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制备本发明的二氧化硅的方法。
未明确说明的进一步目的从说明书,实施例和权利要求书的总体上下文显现。
令人惊奇地发现此目的由本发明的沉淀二氧化硅达到,它更详细地在以下说明书和在权利要求书中和在实施例中限定。
本发明因此提供沉淀二氧化硅,其特征在于它们的SiOH分离吸光度比值(absorbance ratio)大于或等于1。
本发明也提供沉淀二氧化硅,优选亲水性沉淀二氧化硅,该沉淀二氧化硅除所述参数以外,彼此独立地具有一个或多个如下物理化学参数:
硅烷醇基团密度 0.5-3.5 SiOH/nm2
改进的振实密度 <70g/l
BET表面积 50-600m2/g
CTAB表面积 50-350m2/g
DBP(无水) 150-400g/100g
烧失量 0.1%-3.0wt%
干燥损失量 0.1%-3.0wt%
pH 4-9
体积基粒子分布中<1μm的粒子的部分5%-100%
体积基粒子分布的d90数值 0.001-10μm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制备本发明的沉淀二氧化硅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古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德古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45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