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03892.8 | 申请日: | 2007-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0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长友茂;中山晃;须志原昭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9G3/34;G09G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纶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显示装置中驱动数据线来使像素进行多灰度显示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在作为液晶显示装置而成为主流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以各像素单位(点顺序驱动)或者行单位(线顺序驱动)来选择性地驱动像素。
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将包含液晶单元的像素配置为矩阵状。各像素包含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和与液晶单元并联连接的保持电容。保持电容设置在TFT的漏极和规定的公共电位之间,TFT的源极与对应的数据线连接。
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用栅极驱动器(gate driver)依次选择扫描线,与所选择的扫描线(行)连接的所有像素的TFT导通。在所选行的TFT导通的期间内,从源极驱动器(source driver)经由数据线,对像素的保持电容的一端提供对应于显示数据的灰度电位。而且,保持电容在帧期间内保持经由数据线而积蓄的电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652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010276号公报
但是,伴随近些年液晶面板尺寸的扩大(数据线的增加),作为驱动TFT的源极驱动器的驱动电路的电路规模增大。由此,由于驱动电路内的布线增加,所以寄生于布线内的电阻(布线电阻)增大,灰度电压相对于像素内的保持电容的充电期间变长。因此,由于近些年的液晶面板尺寸的扩大,从而正变得无法足够确保对于面板内的像素的写入期间。
另一方面,从成本的观点来看不希望为了降低布线电阻,进行用于形成驱动电路的芯片尺寸的大型化。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观点,做为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希望出现一种既可以避免芯片尺寸的大型化,又可以缩短对于像素的写入期间的驱动电路。
本发明的驱动电路根据显示数据从输出端子输出对应于显示数据的灰度电位,该驱动电路具有:根据基准电位来对多个节点设定分别不同的多个灰度电位的灰度设定部;分别设置在多个节点上的多个放大器;电位选择部,其分别对应于输出端子而进行了设置,在数据写入期间内,从多个灰度电位中选择出对应于显示数据的目标灰度电位,将该目标灰度电位从放大器向输出端子进行输出;以及控制部。
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数据写入期间,在第1期间内,使被设定了目标灰度电位的第1节点和与该第1节点相邻的第2节点短接,同时使第2节点与输出端子之间的第2布线和第1节点与输出端子之间的第1布线并联连接,在紧接着第1期间的第2期间内,解除第1节点与第2节点之间的短接,同时使第2布线不与第1布线并联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驱动电路,在第1期间中,由于对第1节点和输出端子之间的第1布线并联连接了第2节点和输出端子之间的第2布线,所以目标灰度电位(第1节点)和输出端子间的寄生电阻相比于仅有第1布线的情况而降低。由此,缩短了目标灰度电位和输出端子间的电路的时间常数。
另一方面,当对第2节点设定了高于目标灰度电位(第1节点)的电位时,由于在第1期间内输出端子的电位过渡地向第2节点的电位变化,所以在第2期间的开始时刻,输出端子的电位为接近目标灰度电位的值。
本发明相比以往缩短了对于像素的写入期间。而且相比以往,没有追加的构成要素,可以避免构成驱动电路的芯片尺寸的大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举例表示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的源极驱动器的一部分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3是举例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中,向像素提供灰度电位时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4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中,向像素提供灰度电位时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5是举例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中,向像素提供灰度电位时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6是举例表示构成第2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的源极驱动器的一部分的电路结构的图。
图7是举例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中,向像素提供灰度电位时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8是在第2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中,短接控制模式中的等效电路的电路图。
符号说明
10LCD面板;10_1~10_N像素;15源极驱动器;20灰度设定部;22开关元件组;R1~R129电阻;OP1~OP129运算放大器;30DA转换部(DAC);30_1~30_NDA转换器;32开关元件组;40数据锁存部;50控制部;60栅极驱动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38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