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压用机械式张紧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88159.3 | 申请日: | 2007-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3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H7/08 | 分类号: | F16H7/0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下压 机械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传动用链的松弛的机械式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防止伸长导致的链抖动和抖动导致的过张力的张紧装置,一般使用液压式张紧器,但在如小型、中型的机动二轮车等的发动机那样由于空间上的原因不能进行张紧器专用的供油的场合,采用利用了弹簧力的机械式张紧器。
一般情况下,这种张紧器由弹簧对可自由移动地保持于固定部(主体)的推杆施力,朝其张紧方向对链进行推压。在这样的张紧器中,为了当在链作用返回方向的负荷时柱塞不因低于链张力而朝后退方向移动,相对推杆朝后退方向的移动力需要强有力的抗力。
为了获得这样的后退阻止抗力,已知这样的张紧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5-016614号公报),该张紧器将可自由摆动的棘爪啮合于刻设在柱塞侧面的棘齿而阻止柱塞的后退。按照该构成,在柱塞产生横向负荷,使柱塞倾斜,从而容易烧接,为了具有耐烧接性,在这里使张紧器壳体合金化,使得成本增大。
利用棘轮机构的柱塞后退防止机构虽然可在棘轮的1个节距范围内确实地防止柱塞的后退,但为了阶段性地阻止柱塞的后退,最大存在棘齿的1节距量的齿隙,在棘轮的啮合位置将要切换之前,柱塞发生晃动,链产生松弛,这导致噪声发生。当为了减小齿隙而减小棘轮的节距时,棘齿也变小,强度变弱。日本特开平8-21496号公报公开了这样一种张紧器,该张紧器为了减小该齿隙而减小棘齿的节距,同时,具有使多个球啮入到主体侧的倾斜面与推杆的外面间、产生楔作用的机构。然而,其构造复杂,材质、表面处理使得成本增大。
另外,对于液压式张紧器,已知这样构造的内棘轮类型的张紧器(例如日本特开平9-303503号公报),该内棘轮类型的张紧器在回转套筒上形成台阶状的槽,使压入到柱塞的销接合到槽,可承受推入压力。然而,由于应能承受链的反力的回转套筒的底面处于上侧,所以,自重和由自重产生的振动惯性力使回转套筒落下,在回转套筒的底面形成间隙,按该间隙量产生不能承受负荷的间隙,所以,其不用在下压机械式张紧装置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压用机械式张紧装置,该下压用机械式张紧装置为采用了回转套筒的内棘轮类型的简单构造,而且可按低成本制造。
因此,本发明的下压用机械式张紧装置从上方推压卷挂于链轮间的链的上侧跨部,施加一定的紧力;其中:具有主体、柱塞、棘爪驱动缸、螺旋塞、弹簧座螺母、及复位弹簧;该主体形成缸;该柱塞可上下自由移动而且不能回转地收容在该缸内,其后端侧部分为筒状;该棘爪驱动缸在该柱塞内可回转地配合,并且不落下;该螺旋塞螺旋接合到形成于该主体的缸底的螺纹孔;该弹簧座螺母配置于该柱塞内的头部侧,由连接杆与该螺旋塞进行螺旋连接;该复位弹簧对收容于该棘爪驱动缸内的弹簧座螺母上的该柱塞施力;在该棘爪驱动缸外周壁设置螺旋槽,同时,沿该螺旋槽形成多个接合部,在该接合部接合爪形销,该爪形销固定于该柱塞的筒部并朝内侧突出。
按照该构成,当复位弹簧的弹性力使柱塞下降、突出时,由在螺旋槽内下降的爪形销进行推压,使棘爪驱动缸回转。当在柱塞头部由链作用负荷时,爪形销接合于形成在螺旋槽的接合部,阻止柱塞的后退。
该棘爪驱动缸通过在配置于缸底的O形环配合后端外周,从而可在柱塞内不落下地回转。另外,该O形环最好由安装于缸内周的板簧环定位。
在该柱塞的外周侧面按纵槽状形成切口部,同时,在该主体的缸侧壁贯通形成螺纹孔,在该螺纹孔螺旋接合止转销,从而使得柱塞可上下移动,但不回转地受到限制。
当将该复位弹簧收容于棘爪驱动缸内时,在将连接杆的前端侧螺旋接合于弹簧座螺母的状态下,将复位弹簧外装于连接杆,插入到缸内,将连接杆的后端侧螺旋接合到螺旋塞。因此,此时复位弹簧按压缩状态固定于弹簧座螺母与螺旋塞间,不使柱塞突出地构成。在安装了张紧装置后,通过使螺旋塞回转,使弹簧座螺母从连接杆的前端离开,从而使复位弹簧伸长,使柱塞突出。
按照本发明的下压用机械式张紧装置,柱塞由复位弹簧施加弹性力,朝下方推压链,跟随链的松弛而突出,吸收其松弛,施加一定的张紧力。当在柱塞作用返回方向的负荷时,在形成于棘爪驱动缸周围的螺旋槽的接合部接合固定于柱塞的爪形销,可阻止柱塞的后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同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81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