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气密性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72881.8 | 申请日: | 2007-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7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付勇;辛燕;唐赞谦;张同富;邱恋东;黄满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38 | 分类号: | H01M10/38;H01M10/40;G01M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气密性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气密性检测方法,具体涉及采用负压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气密性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在电池注入电解液之前有对电池进行气密性检测的步骤,此步骤目的是检测电池焊缝密封性,淘汰气密性不合格电池。通常,采用负压对电池进行抽气,并使气体流经带有液体的检测瓶,通过观察检测瓶中气泡的的速度来判断电池漏气与否。这种检测方法只是人工直观地根据气泡的快慢来判断其是否漏气,而无定量标准;这种无同一标准对电池进行密封性检测的方法会导致两种不良后果:1、电池微漏气但不影响电池正常使用而被诊断为不良电池;2、刚超过漏气境界线的漏气电池被误判为不漏气电池,使存在质量缺陷的电池流入市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气密性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定量判断电池漏气与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锂离子电池气密性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以低于大气压的气压m对多个未封口电池进行气密性检测,并记录每个电池对应的漏气速度;
b、对电池烘烤;
c、将电解液注入电池;
d、封电池注液孔;
e、将电池浸入水中;
f、取出电池;
g、测量每个电池厚度,并判断其厚度变化范围是否合格;
h、根据厚度变化合格的电池,确定气密性检测时在检测与之对应的漏气速度范围n。
i、将气压m下漏气速度范围n设定为气密性检测标准;
j、以气压m下漏气速度范围n对电池进行密封性检测,将不合格电池淘汰,选出合格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气压m低于大气压。
进一步地,在步骤b时间持续2~30小时,更优选8~20小时;步骤b的温度设定为50~85℃。
进一步地,在步骤d和e之间还有将电池陈化放置、预充电的步骤;
进一步地,d步骤持续时间不小于3分钟。
进一步地,g步骤之前将电池静置30~60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池气密性测试方法具有预先设定测试标准的步骤,因此能对电池进行准确的检验,即不误检合格电池造成浪费,也不会导致不合格电池流入下一工序、甚至流入市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锂离子电池气密性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以0.093MPa的气压对30个型号为铝壳423450型未封口电池进行气密性检测,并记录每个电池对应的漏气速度;
b、以65℃温度烘烤电池16小时;
c、将电解液注入电池;
d、封电池注液孔;
e、将电池浸入水中3分钟;
f、取出电池,并将电池静置30分钟;
g、测量每个电池厚度,并判断其厚度变化范围是否合格,见表(1);
h、根据厚度变化合格的电池,确定气密性检测时在检测与之对应的漏气速度范围为气泡间隔时差不小于3.5秒。
i、将气泡间隔时差不小于3.5秒作为气压为0.93MPa下检测该型号电池气密性的标准。
j、以上述标准对电池进行密封性检测,将不合格电池淘汰,选出合格电池。
实验数据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28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