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挤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及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71941.4 | 申请日: | 2007-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5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 发明(设计)人: | 邱树军;于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树军 |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21B1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4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挤压 混凝土 灌注 施工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桩基础的施工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较多采用长螺旋泵送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该方法主要存在的的问题是:1、为螺旋钻取土桩,对桩间土无挤密作用,对以摩擦为主的复合地基,不能充分发挥桩体强度效应。2、受施工机具工艺制约,地层适用范围较小,只适用于软粘土、粘土及粉细砂地层,不适用于含砾量较高的土层,强度在180-220KN/m2以上的粘土层及风化破碎岩层。3、长螺旋钻杆在孔内不停旋转,松散地层扩径较大,砼充盈系数为1.5,混凝土浪费大,施工成本高。4、长螺旋钻杆不停回转与孔壁摩擦,功耗大,施工效率低。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急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法及设备,在不取土的情况下完成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并且要提高桩的承载力、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工效、经济环保、要适应各种复杂地层。旋转挤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用带有橄榄式钻头的钻具钻孔,通过该钻头对土体的旋转挤压,形成一周围土体挤密达到设计深度的钻孔后,反转提升钻杆,边提钻杆边向空心钻杆内泵送超流态混凝土,钻杆提出后振动插入钢筋笼,所述的混凝土为坍落度在22-25cm的混凝土,所述的钻孔是通过橄榄式钻头对土体的旋转挤压形成,无须取土且对周围土体有良好的挤密作用,旋转挤压混凝土灌注桩钻孔为一次成孔,旋转挤压混凝土灌注桩成孔后钻杆中心泵入混凝土。实现上述的旋转挤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的设备,其组成包括:钻杆、上螺旋钻杆、挤压头、下螺旋钻杆、橄榄式钻头,所述的钻杆、上螺旋钻杆、挤压头、下螺旋钻杆均为空心同径。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是通过连接在钻杆下端的橄榄式钻具,旋转挤压土体成孔,成桩效果好,可提高工效20-30%。
2、本发明靠橄榄式钻头旋转挤密土体成孔,桩周围土体得到挤密加固,提高桩周土体密实度30%,桩侧摩阻力提高30%,桩端承力提高50-70%。
3、本发明靠橄榄式钻头旋转挤密土体成孔,无须取土,经济环保。
4、本发明靠橄榄式钻头旋转挤密土体成孔,松散层混凝土充盈系数仅为1.25,降低施工成本。
5、采用本施工方法,可适用于硬及致密粘土层、含砾量较大的土层及风化破碎岩层。
6、本发明的旋转挤土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普及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旋转挤压钻孔至设计深度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方法进行上提钻具同时泵入超流态混凝土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提出钻具振动插入钢筋笼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旋转挤压成孔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旋转挤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用带有橄榄式钻头的钻具钻孔,通过该钻头对土体的旋转挤压,形成一周围土体挤密达到设计深度的钻孔后,反转提升钻杆,边提钻杆边向空心钻杆内泵送超流态混凝土,钻杆提出后振动插入钢筋笼。上述的旋转挤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所述的混凝土为坍落度在22-25cm的混凝土。所述的钻孔是通过橄榄式钻头对土体的旋转挤压形成,无须取土且对周围土体有良好的挤密作用,旋转挤压混凝土灌注桩钻孔为一次成孔,旋转挤压混凝土灌注桩成孔后钻杆中心泵入混凝土。实现本发明的旋转挤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所用的设备,包括:钻杆1、上螺旋钻杆2、挤压头3、下螺旋钻杆4,所述的钻杆、上螺旋钻杆、挤压头、下螺旋钻杆均为空心同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树军,未经邱树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19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泄漏检测器
- 下一篇:用于机器洗涤的装置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