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的共聚酯切片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40570.3 | 申请日: | 2007-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3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 发明(设计)人: | 顾利霞;陈斌;仲蕾兰;程健;肖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1F6/62 | 分类号: | D01F6/62;C08G63/183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 地址: | 201620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聚酯切片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改性的共聚酯切片或纤维,由下列四种单体共聚:
(1)对苯二甲酸、
(2)乙二醇、
(3)间苯二元酸二元酯磺酸钠或钾、
(4)含有侧链的脂肪族二元醇或其烷氧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的共聚酯切片或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有侧链的脂肪族二元醇由4到25个碳原子组成,为2-甲基-1,3-丙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2-甲基-1,4-丁二醇、2,3-二甲基-1,4-丁二醇、3-乙基-1,5-戊二醇、2-甲基-1,5-戊二醇、3,3-二甲基-1,5-戊二醇或3-甲基-3-乙基-1,5-戊二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的共聚酯切片或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有侧链的脂肪族二元醇的烷氧化物分子结构式如下:
其中:M代表由4到25个碳原子组成的含侧链的脂肪族二元醇,x和y为相对独立的整数,且满足1≤x+y≤5。
4.一种改性的共聚酯切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将乙二醇与含有侧链的脂肪族二元醇或其烷氧化物混合形成混合醇,其中含有侧链的脂肪族二元醇或其烷氧化物占混合醇的1~50mol%,加入催化剂和稳定剂,并加入对苯二甲酸与混合醇在220℃~260℃下进行酯化;
(2)酯化反应结束后,加入相对于对苯二甲酸摩尔量1~9mol%的间苯二元酸二元酯磺酸钠或钾作为第三单体,在250℃~300℃下进行缩聚反应,最终制得含侧链的脂肪族二元醇或其烷氧化物改性的共聚酯切片。
5.一种改性的共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乙二醇与含有侧链的脂肪族二元醇或其烷氧化物混合形成混合醇,其中含有侧链的脂肪族二元醇或其烷氧化物占混合醇的1~50mol%,加入催化剂和稳定剂,并加入对苯二甲酸与混合醇在220℃~260℃下进行酯化;
(2)酯化反应结束后,加入相对于对苯二甲酸摩尔量1~9mol%的间苯二元酸二元酯磺酸钠或钾作为第三单体,在250℃~300℃下进行缩聚反应,最终制得含侧链的脂肪族二元醇或其烷氧化物改性的共聚酯切片;
(3)将步骤(2)所制得的共聚酯切片在100~170℃干燥获得可纺切片,在螺杆温度280~320℃,纺丝速度400~1500m/min,牵伸温度70~160℃,牵伸倍数2~4倍的条件下,制得改性的共聚酯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苯二甲酸、混合醇及间苯二元酸二元酯磺酸钠或钾的摩尔比为1∶1.5~2.4∶0.01~0.09。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催化剂为二价或三价的金属Zn、Sb、Mn、Ca或Co的醋酸盐化合物,用量为对苯二甲酸的0.01~0.08wt%。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稳定剂为磷酸三甲酯或磷酸三苯酯,用量为对苯二甲酸的0.02~0.06wt%。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性的共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2)所述的共聚酯切片经过干燥作为一种组分,以聚酯(PET)、聚酰胺6(PA6)、聚酰胺66(PA66)、聚丙烯(PP)、高含量阳离子可染共聚酯(HCDP)中的一种作为另一种组分,采用并列型或桔瓣型复合喷丝板进行熔融纺丝,纺丝速度400~1500m/min,牵伸温度70~160℃,牵伸倍数2~4倍,制得改性的共聚酯复合纤维,其中纺丝温度分别为添加聚酯时280~300℃;添加高含量阳离子可染共聚酯时285~315℃;添加聚酰胺6或聚酰胺66时270~290℃;添加聚丙烯时270~290℃。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性的共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聚酯(PET)或聚酰胺6(PA6)或聚酰胺66(PA66)或聚丙烯(PP)或高含量阳离子可染共聚酯(HCDP)为基体,加入步骤(2)所述改性的共聚酯切片进行共混,然后切片经100~170℃干燥,在螺杆温度280~320℃,纺丝速度400~1500m/min,牵伸温度70~160℃,牵伸倍数2~4倍,制得改性的共聚酯共混纤维,其中聚酯、聚酰胺6、聚酰胺66或聚丙烯含量为共聚酯切片或纤维的10~8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057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装置的改进结构
- 下一篇:高速磨轴承内圈外沟的砂轮及生产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