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键操纵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36482.6 | 申请日: | 2007-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4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 发明(设计)人: | 黄桂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桂仙 |
| 主分类号: | B30B15/00 | 分类号: | B30B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315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操纵 机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转键操纵机构,涉及的是压力机紧急止动装置技术领域,适用于带有转键的各种刚性压力机。
二、背景技术:
目前,刚性压力机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业内人士关心的课题,现有的一般结构,是从下行程到下死点再回到上死点时方能脱键,无法保证压力机能达到安全生产和避免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国内设计有多种刚性压力机急停操纵机构,用以对压力机实现安全控制,采用齿轮式的急停机构,相对位置的连接部位的稳定性差,利用棘轮的止动装置,由于棘轮上的棘齿齿形设计不合理,加上挡块的导向性差,由于与挡块啮合的棘齿面没有设在棘轮的中心线上,或者是齿根过小,棘齿与挡块的啮合面不能很好地啮合,当棘齿在与挡块相撞时,容易打断棘齿,对于大吨位刚性压力机需急停时所受的冲击力更大,直接影响了制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加上采用的是间接导向,造成稳定性差,影响了该装置的功能发挥。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对目前市场现有的刚性压力机紧急止动装置加以改进,设计一种挡块直接导向的一种转键操纵机构。其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有电磁铁、连轴器、轴座、压缩弹簧、调节螺母、导向轴座、棘轮、弹簧、键、曲轴、曲轴套、转键挡块、导向键、转键柄在内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轴座和导向轴座的孔内设挡块,轴座和导向轴座之间的挡块外设有调节螺母和压缩弹簧,挡块与棘齿啮合的平面设在棘轮的中心线上或对称的啮合面的中心线与挡块穿过棘轮中心的轴线重合,导向轴座与挡块之间设有导向键,导向挡块作直线运动。实施该技术后的明显优点是:由于棘轮上的棘齿齿形设计合理,直接导向挡块的导向性好,棘齿与挡块啮合好,与挡块啮合的棘齿面设在棘轮的中心线上,加大了齿根厚度,所受的冲击力增加,达到稳定可靠,适用于各种刚性压力机,配以电器控制,不仅能在刚性压力机操作发生危险信号时实现无级止动,确保人身安全,并能代替刚性压力机上死点操纵机构,使用简便,安全可靠,急停时间短,其安全指标符合JB3350的有关条款。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转键操纵机构的主视剖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磁铁、2-连轴器、3-轴座、4-压缩弹簧、5-调节螺母、6-导向轴座、7-棘轮、8-弹簧、9-键、10-曲轴、11-曲轴套、12-转键挡块、13-转键柄、14-棘齿、15-导向键、16-挡块;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见附图1,棘轮(7)空套在曲轴套(11)外端,曲轴套(11)通过键与曲轴(10)固定,转键柄(13)扣入棘轮(7)上的转键挡块(12)内,转键柄(13)由弹簧(8)与曲轴套(11)连接,电磁铁(1)、轴座(3)、导向轴座(6)直接固定在床身上或者固定在固定在床身上的连接板上,挡块(16)穿过轴座(3)、导向轴座(6)通过连轴器(2)与电磁铁(1)连接,在轴座(3)、导向轴座(6)之间的挡块(16)外设有调节螺母(5)和压缩弹簧(4),导向轴座(6)与挡块(16)之间设有导向键(15)。
见附图1,压力机启动,电磁阀(1)得电,通过连轴器(2)连接的挡块(16)从棘轮(7)的棘齿(14)内被拉出,空套在曲轴(10)上的棘轮(7)失却止动力,弹簧(8)拉动转键柄(13)旋转一个角度,进入曲轴套(11)与压力机的飞轮之间,使飞轮带动曲轴(10)正常工作;当发现情况,需紧急停车时,电控装置的停车信号转达到时,电磁铁(1)失电,压缩弹簧(4)失却压缩力,通过固定在挡块(16)上的调节螺母(5)将由导向键(15)导向,将挡块(16)顶出,卡在棘轮(7)的相邻两棘齿(14)的间隙内,使棘轮(7)停止随曲轴(10)转动,此时,被扣在转键挡块(12)内的转键柄(13)在随曲轴(10)转动的过程中被强制扭转一个角度,使与转键柄(13)连体的转键脱离飞轮,造成曲轴(10)与飞轮脱离,飞轮空转,曲轴(10)在压力机的止动器的作用下紧急刹车,强迫压力机的曲轴(10)在0.2秒内停止转动,压力机停止工作,由于急停时间短,从而避免了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实施例2
设定的棘轮(7)的棘齿(14)与挡块(16)尖部采用三角形配合的结构,对称的啮合面的中心线与挡块(16)穿过棘轮(7)中心的轴线重合,其余的结构、操作和运动过程与上述相同,在此,不作详细的描述;省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桂仙,未经黄桂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64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