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稻飞虱的复合杀虫剂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25430.9 | 申请日: | 2007-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3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 发明(设计)人: | 束兆林;缪康;吉沐祥;赵来成;傅反生;张传富;朱大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N57/16 | 分类号: | A01N57/16;A01P7/04;A01N41/08 |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夏哲华 |
| 地址: | 2124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稻飞虱 复合 杀虫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害虫化学防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毒死蜱(chlorpyrifos)的防治稻飞虱的复合杀虫剂。
背景技术
水稻稻飞虱(包括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是一种迁飞能力很强(灰飞虱除外)、繁殖速度极快的水稻害虫,为害水稻致使稻丛基部黑褐色,抽穗不正常,千粒重减轻,严重时全株枯萎,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而且还可以传播病毒引起条纹叶枯病,是水稻重点防治的害虫,九十年代以来,水稻稻飞虱的防治主要依赖噻嗪酮、吡虫啉、有机磷及其复配剂,其中高毒有机磷农药已禁止使用,噻嗪酮速效差、持效性长,以吡虫啉速效好、持效性长,且价格较便宜,在水稻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单一连续使用,褐飞虱、灰飞虱对吡虫啉已产生明显的抗药性,防治效果急剧下降,尤其在2005、2006年褐飞虱、灰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吡虫啉亩用量(有效含量)提高到3~4克,防治效果仅30~40%,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研究开发高效防治褐飞虱、灰飞虱的农药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
毒死蜱是硫逐磷酸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对鳞翅目害虫、飞虱、叶蝉、粘虫、蚜虫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毒死蜱单一使用防治稻飞虱成本高,而且无公害稻米生产,高毒农药的替代品种很少,势必出现连续用药、接力用药的局面,水稻害虫对毒死蜱抗药性产生的风险较大。
乙蒜素(又名抗菌剂402)是大蒜素的衍生物,是以保护为主,兼有一定铲除作用、内吸作用的广谱杀菌剂,对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稻飞虱防治效果好、成本较低、可延缓害虫抗药性的防治稻飞虱的复合杀虫剂。
本发明的防治稻飞虱的复合杀虫剂,其有效成份为乙蒜素和毒死蜱,两种成份在杀虫剂中的重量比为1∶2~1∶4。
本发明杀虫剂可以为乳油制剂,其成份中各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为:乙蒜素和毒死蜱共2~60%,乳化剂10~20%、助剂5~10%、余量为溶剂。
上述制剂中的乳化剂为农乳0206、0204、0201、0203、2201、600、OP-10、QK-10等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组合;
上述制剂中的助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聚氧乙烯醚硫酸酯、斯盘类和吐温类复配、聚丙烯酸酯类、磷酸酯类、离子型、非离子型等表面活性剂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组合。
上述制剂中的溶剂为:醇类(甲醇、乙醇等)、酮类(丙酮、环己酮等)、芳香烃类(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等)、非芳香烃类(环己烷、煤油、轻油、白油等)、酯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腈类(乙腈、异丁腈等)、酰胺类、二甲基亚砜和植物油等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组合。
本发明的复合杀虫剂与毒死蜱单剂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与单剂比较,该品种对水稻稻飞虱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2、可以替代高毒农药(甲胺磷等),减少用药量、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残留;3、可延缓害虫对单剂毒死蜱的抗性,增强杀虫速度;4、与单剂毒死蜱相比,可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3:将二种单剂分别按乙蒜素与毒死蜱的比例(有效成分)1∶1、1∶2、1∶4混合配成二元复配剂(实例1~3)。室内生物测定增效作用:供试药剂为毒死蜱(南京红太阳集团生产)、乙蒜素(河南大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供试昆虫为褐飞虱2-3龄若虫;称取一定量的毒死蜱和乙蒜素原药,用丙酮溶解,加入总重量的10%乳化剂,配制成40%毒死蜱单剂和50%乙蒜素单剂,将二种单剂分别按上述实施例1~3的比例配成二元复配剂、40%毒死蜱和50%乙蒜素分别用水稀释5-8个浓度,以清水处理作空白对照;采用浸苗法(稻苗30天秧龄)测定,稻苗浸液15秒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药液或风干后,置于直径1厘米、长20厘米的试管中,然后接入试虫,24小时分别调查死亡虫数,计算死亡率、毒力和共毒系数。
从测定结果(表1)可知,乙蒜素与毒死蜱有效成分按1∶1、1∶2、1∶4比例混合配成二元复配剂,对褐飞虱2~3龄若虫的共毒系数分别为24.56、130.53、384.84,表明乙蒜素与毒死蜱有效成分按1∶2、1∶4比例复配后对褐飞虱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表1 乙蒜素与毒死蜱复配对褐飞虱的毒力及增效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254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