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岐山哨子面汤料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18209.0 申请日: 2007-06-16
公开(公告)号: CN101095536A 公开(公告)日: 2008-01-02
发明(设计)人: 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 李伟
主分类号: A23L1/40 分类号: A23L1/40
代理公司: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席树文;苟红东
地址: 722405陕西省***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岐山 哨子 汤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方便食品。

背景技术

哨子面流传于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面食。尤以岐山哨(臊)子面历史悠久,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它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柔韧兼而有之。哨子面相传始于周代,是民间传统的面食佳品。制作时用大肉“臊子”加鸡蛋(或豆腐)、黄花、木耳、及鲜味的底菜,漂菜,烹汤浇面而成。

哨子面由于其制作工艺繁杂,对原料要求高,主要都是在饭店现场制作并出售的。为解决此问题,本专利申请人在1996年发明了哨子肉及其制作方法并获得了发明专利(专利号96118907.X),此专利解决了哨子肉的储存和运输问题,将哨子肉从过去农家作坊式的加工方式推向了工业化规模生产,使得哨子肉走向了天南海北。

从哨子面的风味上来讲,哨子面主要特点在于其汤料的味道上的酸、辣、香;从用料和工艺上讲主要讲究采用本地产的菜籽油、农家食醋采用特殊工艺制作汤料。食用时将煮好的面条捞人汤料中即可。因此,仅有哨子肉而没有地道的汤料仍然无法品尝具有地道风味的哨子面。但是由于哨子面汤料制作工艺复杂,不仅一般人不容易掌握,而且无法保存运输,使得哨子面只局限在现场制作食用的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本地人外出食用喜欢的本地食品成为基本需要。因此,将这种具有独特地方风味的食品制成方便食品而又保持其独有的口味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现场调配的岐山哨子面汤料。

具体地说,岐山哨子面汤料包括哨子肉包、酸辣香调味包、风味菜包,并且其重量比为:哨子肉包∶酸辣香调味包∶风味菜包=5-50∶5-50∶2-10。

本发明推荐的哨子肉包、酸辣香调味包、风味菜包其重量比为:哨子肉包∶酸辣香调味包∶风味菜包=30-50∶30-5 0∶6-10。

所述酸辣香调味包的组分重量比如下并按照如下制备方法制备:

①食醋        10-50,

②食盐        3-18,

③辣椒粉      0.5-15,

④植物油      1-10,

⑤香辛料      1-10;

在上述组分中还可加入:⑥味精1-10、⑦鸡精1-10。

制备工艺为:

将植物油加热,辣椒在植物油中炸焦,食盐在油中炒热,倒入食醋炝锅后煮开,加入香辛料。

稍凉后加入味精和鸡精装袋即可。

所述的风味菜包各组分重量比为:

①脱水红萝卜  0.3-5

②脱水青葱    0.1-10

③脱水黄花菜  0.1-10

④脱水鸡蛋饼  0.2-20

⑤脱水黑木耳  0.1-10。

本发明岐山哨子面汤料,主要技术创新点是针对岐山哨子面风味特点“汤料煎稀汪,味道酸辣香”,进行创新一种最佳方便风味食品。它的主要风味酸辣香是一种很独特的风味,即要保持它的酸味、辣味和香味,还要让更多的消费者都能接受,是它的技术关键,为了达到风味正宗又配带的哨子肉包,体现了哨子面的特征。为了保证哨子面汤料达到煎稀汪,又配置风味菜包,风味菜选用的植物的五端、根、茎、叶、花、果配成,颜色为红黄绿白黑。取红萝卜之红,黄花菜之黄,青葱之绿、鸡蛋之白,黑木耳之黑,从而达到了肉菜蛋、色香味俱全,又考虑到人们日常生活需要,食用时能达到快速方便等条件因素,风味菜采用脱水烘干而成,哨子肉、酸辣香,采用高温蒸煮包装袋包装,高温杀菌而成。在保持原有风味特色的现状下采用沸水冲汤即食,具有“快速省时、营养卫生、配料科学、携带方便、便于存放”等特点。常温下保质期可达十二个月。

产品优点:快速省时、风味独特、营养卫生、配料科学、保持原味、  沸水冲食、携带方便、便于存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岐山哨子面汤料,包括:A、哨子肉包;B、酸辣肉包;C、风味菜包。其中:A、哨子肉包40克、B、酸辣香包40克、C、风味菜包8克。

各组分包组成为:

1、哨子肉包(该产品制作工艺及配料按照在先的发明专利制作);

2、酸辣香调味包:

①食醋(酿造食醋)        30克

②食盐(卫生精盐)        9克

③辣椒粉(无把辣椒干)    2克

④味精(99%含量纯味精)  5克

⑤鸡精                  5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伟,未经李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82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