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状玻璃清洗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15690.8 | 申请日: | 2007-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3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 发明(设计)人: | 索文广;戴学良;王恒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一玮 |
| 主分类号: | B08B11/04 | 分类号: | B08B11/04;F26B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5716山东省龙口市龙口经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清洗 | ||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清洗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板状玻璃清洗机。
(二)背景技术:现有技术中板状玻璃清洗机,其主要结构是由机体内腔呈间距转动连有多个支撑板状玻璃移动的传输辊、成对的清洗辊和吸水辊,以及成对风刀构成。当板状玻璃在加工前(如表面印刷),要对其两侧表面进行清洗去污,通常先在清洗机内通过清洗辊水洗刷,再经过成对吸水辊对板状玻璃两侧表面的存水进行吸附处理,最后通过风刀对其两侧表面的水迹进行吹干。虽然成对吸水辊对板状玻璃两侧表面的存水进行吸附但仍存留水迹,待经风刀吹干后,水迹中的存留物质则在板状玻璃表面形成水渍,影响了板状玻璃的清洗效果和印刷质量,通常人们要对清洗完后的板状玻璃两侧表面再次进行清擦,降低了清洗工作效率。
(三)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清洗后玻璃两侧表面存留水渍并提高工作效率的板状玻璃清洗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板状玻璃清洗机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主要由机体内腔呈间距转动连有多个支撑板状玻璃移动的传输辊和成对清洗辊,以及成对风刀构成;其改进在于:在所述成对的清洗辊和风刀之间的的机体内腔,设有一对刮刀相对板状玻璃上、下两侧表面弹性相接。
本发明采取上述结构,通过在成对清洗辊和风刀之间设有弹性刮刀,当板状玻璃两侧表面经水刷清洗后,存留在板状玻璃两侧表面的水迹,通过刮刀对其进行均匀密实地弹性刮擦并经风干处理,明显地消除了现有技术中虽经清洗仍残留在板状玻璃两侧表面的水渍,免去了人们通常要对清洗完后的板状玻璃两侧表面再次进行清擦的弊端,有效地提高了产品清洗的工作效率。
(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的右视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的右视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的A-A向局部剖面图;
图6为图4中刮刀(4)连接结构放大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6所示。这种板状玻璃清洗机,主要由机体内腔呈间距转动连有多个支撑平板玻璃6移动的橡胶传输辊1和两对毛刷清洗辊2,以及一对风刀5构成;在所述成对清洗辊2和风刀5之间的机体内腔,设有一对由聚胺脂材料构成的刮刀4相对平板玻璃6上、下两侧表面弹性相接(图2所示)。根据不同板状玻璃清洗的需要,本发明还可以在成对的清洗辊2和刮刀4之间的机体内腔,设有一对吸水辊3相对平板玻璃上、下两侧表面弹性相接(图3所示)。还可以在所述成对的刮刀4和风刀5之间的机体内腔,设有一对吸水辊7相对平板玻璃上、下两侧表面弹性相接(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板状玻璃根据不同的形体结构,可以是平板状(如图4所示);还可以是圆弧板状(图5所示),或是平板与圆弧板连接状(图中未示出)。通常刮刀4还可以是由橡胶材料构成。使用时,连于机体上的传动装置分别带动传输辊1、成对的清洗辊2和吸水辊3、7转动,置于多个传输辊1上的平板玻璃6(图4所示),通过传输辊1的转动右移进入清洗辊2对合转动处开始对其两侧表面进行水洗刷,然后进入吸水辊3对合转动处对平板玻璃6两侧表面进行吸水处理,并经刮刀4(图6所示)对存留在其两侧表面的水迹进行均匀密实地弹性刮擦去水,随着传输辊1的继续转动,平板玻璃6进入另一对吸水辊7对合转动处开始对其两侧表面再次进行吸水处理,最后经风刀5吹风风干至合格产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其它技术特征,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化显然都应视为等同特征,均属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一玮,未经索一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56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