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发泡粉煤灰免烧陶粒的生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11982.4 | 申请日: | 2007-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3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子江;丁树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子江;丁树义 |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28/32;C04B18/08;C04B24/26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群 |
| 地址: | 114000辽宁省鞍山***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 粉煤 灰免烧 陶粒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的原料,尤其涉及一种以工业废料粉煤灰、水泥、硅酸钠为主要原料通过冷发泡技术生产陶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陶粒属于建筑材料的原料,主要作用是降低建筑材料的容重,保温,因分类不同而有很多种,按照生产工艺分为烧结和免烧型两大类,十几个品种,陶粒在建筑领域已应用十几年,但多半是粘土烧结型。随着建筑工业的发展,粘土资源日益缺乏,粘土烧结型陶粒已浦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发泡粉煤灰免烧陶粒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以工业废料粉煤灰、水泥、硅酸钠为主要原料,用水溶性树脂作内质物理改型,克服了吸水率大、返卤、腐蚀、强度低等问题,节省了国家土地资源,改善了城市环境,工艺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叙述如下:
一种冷发泡粉煤灰免烧陶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如下步骤:
1)将粉煤灰进行轮碾后,过80-100目筛,按粉煤灰、水泥、硅酸钠1.5∶1∶0.2的质量比用搅拌机混匀后同时加入定量的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钙、水、外加剂;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钙按上述混合物的重量百分比1%,水按上述混合物的重量百分比55%;外加剂的作用是防水;加速混凝土的凝固、增加强度;加入量是水泥量的2-3%,外加剂由胆矾CuSO4·5H2O、红矾K2Cr·O11·2H2O、明矾KAl(SO4)、紫矾KCr(SO4)2混合而成,按1∶1∶1∶1的重量比,加60倍上述四种混合物重量的水,400倍上述四种混合物重量的硅酸钠混合搅拌而成;上述粉煤灰、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钙、水、外加剂混合均匀制成浆料;
2)用机械手段将发泡剂进行发泡,然后进行化学固泡;
3)将上述浆料与泡沫进行混合,按浆料与泡沫体积比1∶3-4,混合均匀的泡浆进入初凝槽模,待泡浆经初凝至终凝后进行挤压、切段、干粉滚粒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工业废料粉煤灰、水泥、硅酸钠为主要原料,节省了粘土资源;
2)采用冷发泡工艺,通过挤压、切段、干粉滚粒成型,工艺简单;
3)产品质量好,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1-上料机 2-搅拌机 3-制泡机 4-泵 5-盛发泡剂桶 6-初凝槽模 7-螺旋挤压机
8-滚筒式制粒分粒机 9-分级网 10-分级出料斗 11-干粉料斗 12-切段刀
13-螺旋挤压机出料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具体工艺。
1)混合浆料的制备;
将粉煤灰进行轮碾后,过80-100目筛,按粉煤灰、水泥、硅酸钠1.5∶1∶0.2的质量比用搅拌机混匀后同时加入定量的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钙、水、外加剂;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钙按水泥的重量百分比1%,水按上述混合物的重量百分比55%;外加剂的作用是防水;加速混凝土的凝固、增加强度;加入量是水泥量的2-3%,外加剂由胆矾C uSO4·5H2O、红矾K2Cr·O11·2H2O、明矾KAl(SO4)、紫矾KCr(SO4)2混合而成,按1∶1∶1∶1的重量比,加60倍上述四种混合物重量的水,400倍上述四种混合物重量的硅酸钠混合搅拌而成;上述粉煤灰、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钙、水、外加剂混合均匀制成浆料;
2)发泡液发泡;
将市售的发泡剂(松香碱皂素)按与水1∶25的质量比加入发泡罐,进行机械制泡,发泡时间3-5分钟,此时得到细白均匀泡沫,再加入固泡剂半分钟后进行固泡;
3)浆泡混合、挤压、切段、成型;
将上述浆料和泡沫进行混合,按浆料与泡沫体积比1∶3-4进行机械混合,混合均匀后泡浆进入初凝槽模,待泡浆待终凝时进行挤压、切段、干粉滚粒成型,干粉由70%的粉煤灰和30%的硫酸钙混合而成,制得多孔水泥半干状陶粒坯体,同时进行分级、运输、堆放、养护,晴天3-5天可以入袋包装,15-20天可以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子江;丁树义,未经杨子江;丁树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19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